东北网3月30日讯(记者 曹曦)
2008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经营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23.4%,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折射出因文化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巨大牵引力,这种牵引力犹如晨曦,尽管还略显微弱,但却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一轮新的发展即将喷薄而出。
黑龙江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晚的边疆省份,受计划经济影响的烙痕较深,受循规蹈矩、小富即安思想的牵绊较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和部署,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06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畅,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
黑龙江省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千帆竞发,万舸争流”的新格局。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得到了“两手抓、两加强”,切切实实的文化惠民工程触手可及。2008年2月,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一批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向公众开放,赢得一片赞誉的掌声。大庆市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的经验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国有文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快速,二者各领风骚,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均有大幅度提升,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格局。
黑龙江同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的“小笨熊”、“知书达礼”少儿经典图书年销售码洋2.98亿元,在全国同类企业排行中名列榜首。哈尔滨松雷股份有限公司斥资6000万元打造的我国首部原创音乐剧《蝶》在国内外商演近百场,在韩国大邱第二届国际音乐剧节上获特别奖。2008年全省文化企事业单位赴香港招商签约25.6亿元,在第四届深圳“文博会”上实现签约13.4亿元。大型冰上杂技主题晚会《北极光》和黑龙江冰雕入选全国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酒香出深巷,龙江文化品牌的对外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责任编辑:张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