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炼钢炉”成为文物

  “特殊文物”,一个时代的背影

  ——记者踏访入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的平凉大跃进时期炼钢炉和庄浪梯田

  平凉出现两件“特殊”的文物——“大跃进”时代的炼钢炉和庄浪梯田。在2009年3月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中,平凉“大跃进”时期的炼钢炉、庄浪梯田分别作为工业遗产和农业遗产被收录在册。

  “炼钢炉”成为文物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大普查前,文物点的时刻表一般被定位在“清末民初”。然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近现代工农业遗址被作为一个文物新类别,浮出水面。

  平凉文化局文物科刘科长告诉记者,当今社会建设、发展速度相当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农业遗址,大多已经淹没在城市化进程的浪潮当中。如果再过50年、80年,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农业遗址将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也是为什么要将近代工农业遗产纳入文物范畴的根本原因。

  平凉市崆峒区博物馆张文举馆长在采访时告诉记者,现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尚在进行当中,但是如平凉“炼钢炉”这般保存完好的遗存应该为数不多了。就算在平凉,现在完好保存着的,也仅仅3座。

  走近“炼钢炉”

  记者驱车10公里,来到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鸭儿湾沟六队。这里,完整保存着大跃进时期的一座炼钢炉。

  车进太统山,两座形状酷似“啤酒瓶”的炼钢炉呈现在记者眼前。爬上陡峭的山梁,50年前的“工业现场”如影在侧。记者在现场目测,两座炼钢炉直径大约在3米,高度在20米左右。其中一座已经遭到破坏,炉体有两个直径一米左右的窟窿。在破损的炉体里,依旧可以看到当年砌炉时遗留下的泥灰;在它左侧,还有一座则保存完好。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并不知道这两座“炉子”还是文物,但是根据村里老人讲,这是以前大炼钢铁时的旧炉子。由于其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才被保留下来。而陪同记者一起采访的崆峒区博物馆馆长张文举则告诉记者:“这座炉子之所以可以保存下来,一方面和当地村民没有破坏有关;另一方面,它远离市区,没有被城市建设和扩张吞噬。”

  “像这样的‘新生炉’几乎可以说是‘孤本’了。炉体遗留下来的图案和字迹,都保留了那个年代鲜明的时代刻痕。”张馆长说道。

  见证1958

  在大跃进时期,炼钢是一场庞大的“战役”。记者从平凉市崆峒区档案馆找到了50年前的原始文件。文件中,依稀可以感觉到当年大炼钢铁时争分夺秒的紧迫场景。在1958年中共平凉市委钢铁字第005号文件中显示,地委分配给平凉市10天炼铁480吨的任务。文件中提到,力争完成500吨、突破600吨。为此,在10月5日前,必须大建“炉子”。炉型按照每炉产铁最少半吨设计。在建炉分配表中,太统山分配到150个任务。由此可以推断,记者在太统山见到的这座“新生炉”,基本就是在1958年末期“突击”建设起来的。

  在另一份原始资料上,一组数字也许可以生动诠释什么是“大跃进”:以太统山为例,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小铁炉、土山丹炉以及土高炉164座,到10月10日,这个数字激增到319座!

  同样是在崆峒区档案馆,记者找到了50年前建造“炼钢炉”时的设计图纸。从设计图纸上看,“新生炉”还不同于当年“抢建”的普通小土炉。小土炉通上风箱,将焦炭点燃后开始冶炼。焦炭消耗很多,炉火也很旺盛,可就是化不开废铁,反而容易将土炉烧塌。而眼前这座高达20余米的炼钢炉,从图纸上分析,应该叫“山坡吸风炉”,对通风洞、通风眼以及炉膛都有相当精确的设计,它经过50年的风雨历练,依旧岿然矗立,证明其在当年,确属高质量炼钢“设备”。

  诉说那个年代

  1958年,在平凉大跃进“炼钢炉”建造如火如荼的时候,六盘山西麓的庄浪县“二郎山会战”也应声打响,历时一个半月,修成梯田212亩。这212亩梯田,成为庄浪人长达半个世纪梯田梦的开端。

  1964年,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学大寨、修大寨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全面展开,是年,全县修成水平梯田2927亩。1965年,全县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投入劳力6.15万人,占总劳力的62%。

  在1970年,庄浪再次动员60%以上劳力突击兴修梯田,年终,新修梯田2.3万亩。

  到今天,整个庄浪共建成梯田95.96万亩,占全县坡耕地面积的97%,全县水平梯田亩均增产粮食55公斤,每年可增产粮食5.3万吨,相当于12万人一年的口粮。庄浪人用愚公移山的毅力,改造了自然。

  庄浪人在改造自然,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日复一日的劳作。翻开资料,从1972年起,为修建梯田而牺牲登记在册的有30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已经67岁!南湖镇秦梁村有一个叫孙旦的土改队长,1975年在修建梯田时,一口气推完240架子车土,工作时间长达18小时,最后不堪重负的他一头昏睡在泥土当中,随后赶来的妻子泪流满面,他却说:“这是我睡得最香的一觉。”就是这个队长,带领村里群众,用架子车修平了秦梁村所有山坡地,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梯田化。犹如这样的故事,在庄浪多得无法统计,可以说,现在青山绿水的庄浪,就是几代人为了生存而向自然抗争的“伟大史诗”。

  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最具说服力的。只有亲自站在庄浪的山梁上,向下俯视无边无际的梯田,才可以真正体会什么是震撼。记者见到一座全景庄浪的沙盘模型,在浓缩了的模型上,全县被螺旋式的山盘包围着,这些螺旋式的山盘,都是梯田。

  从1964年算起,庄浪人修梯田,共移动土方3亿立方米,这些土方连在一起,可以环绕地球赤道7.5圈!这些土石方,在上世纪90年代前,基本都是徒手搬运完成。曾来此参观的外国考察团看到满山遍野的梯田时,不由得惊叹:这绝对是人类劳动史上的一大奇迹!

  庄浪人的精神图腾

  庄浪人之于梯田,爱得深、爱得浓。

  梯田之于庄浪人,已经成为精神图腾。

  在庄浪,下到20多岁的青年,上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说起梯田,都是亲切而自豪!记者在庄浪县柳梁乡柳梁村见到62岁的柳生白。说起梯田,他还可以清晰回忆起70年代大修梯田时的“壮观场面”。“全村所有的青壮年劳力都上山了,那时候哪里有拖拉机,就全凭手推车、提篮一方一方运。”修梯田,先要划水准,划出“开挖线”。开挖线以上的部分叫“挖方”,以下的部分叫“填方”。

  庄浪人就是这样,在“挖方”和“填方”之间,轮回了半个世纪之久。

  在县城,专为梯田修建了“梯田纪念碑”、“梯田纪念馆”。在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过的方锨、石锤、架子车还有喊大伙上工用的大话筒。

  如今,有了现代化劳作工具,庄浪人修梯田再也不必肩挑手扛;如今,种梯田还在继续,修梯田对于新一代的庄浪人来说,却又遥不可及。

  新的一代人,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梯田,作为庄浪人挥之不去的精神食粮,却永久保留了下来。这是几代人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也成为后人很难继续复制的一段神话。

  文/图 本报记者 伏润之

  《兰州晨报》供稿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文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