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开禁首日 五千人奠亲人
开禁首日 两千多北川人入城祭亲
昨日是北川县城废墟首日开禁,记者从该县交通局获悉,交通部门昨日派出的15辆专线车辆共运送54个来回,运送人数已逾2000人,这还不包括一些驾乘私家车前来祭奠的群众。
昨日上午9时许,第一辆来自绵阳市永兴板房小区的班车,将28名祭奠者送到了北川县城入口外。天空一直下着淅沥小雨,团团浓雾,堆积在蜿蜒崎岖的崇山峻岭上。越来越多的人涌到通往县城废墟的惟一通道上。站在制高点鸟瞰,整座县城位于一条狭长的峡谷里,房宇残楼散落其间。
为了保障安全,昨日交警部门出动130名警力,早上6时过就已在各个关卡执勤。据了解,一天下来,往县城开来的车辆多达1300多辆。“2日到4日肯定人数会更多,我们已经准备好一系列方案。”相关人士建议,外来旅游者最好避开这几日的高峰期,尽量不要鸣笛,“这是对亡者的尊重。”同时,交通局相关负责人牛义东介绍,交通部门昨日派出的15辆专线车辆共运送54个来回,运送人数已逾2000人。
4辆消防车、30名消防官兵从昨日开始就驻守在北川大酒店等4个地点。公安消防大队相关负责人说,县公安局已经制定了统一保卫方案,“如果发生火警,我们会在一分钟内迅速赶到现场。”记者在县城里看到,不少废墟外拉着警戒线。一些废墟上插着温馨的提示语,提醒祭奠者们注意安静、不要破坏遗址等。
昨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还派出了两辆救护车,每辆救护车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车上救护设备一应俱全。医生姬先生介绍,这是为了防止祭奠群众因为悲伤过度引发疾病。而在接下来几天的祭奠中,他们会一直坚守县城。截至昨日下午5时,前往县城祭奠的群众中,并无一例因过度悲伤而引发急性病的案例。本报记者 黄克 辜波
董玉飞妻子:
我绝不会犯傻
昨日上午,董玉飞的妻子李曌也出现在了前往北川老县城祭奠的人群中。她的4个直系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包括惟一的儿子。而丈夫董玉飞,当时的北川农办主任,尽管逃过一劫,却在震后5个月抛下她自杀了。
李曌现在成了亲友、同事们关心的焦点。“他们是怕我想不开。”李曌微笑着说。烫了一头碎发的李曌看上去有些时尚。她说,总不可能板着个脸,让人见了不舒服。
上周末,她和老公的弟弟回老家祭奠了丈夫。在失去了儿子的苦痛后,丈夫让她再次品尝亲人离去的悲哀。后来,她尝试着去上班。每天跟大家说说笑笑,一起吃饭、工作,让自己忙碌起来。
丈夫离去半年、儿子离去近一年。李曌坦言,她不会向任何一个人诉苦。她说,自己的心态已经平和许多了。她也一如既往地爱美,喜欢买新衣服。
在她眼中,董玉飞顾家,喜欢做菜。他在县城的河坝上开了荒。地震前一天,他还去地里种了茄子、海椒、玉米和花生。以前收获的时候,他都会送给邻里尝鲜。工作上也负责,经常加班。对于他的离去,她不愿再提,这让她难受。不过,无论如何,她不会选择老公那样的方式来逃避一切。
“我不会再让父母受伤了。”她的理由很简单。这也是她坚持到如今及以后的最大动力。只有这时,提到了父母,她的眼睛才一下红了。抹掉眼泪,微笑又绽放出来,“大家请一定放心,我绝不会犯傻的。”这一句,说得斩钉截铁。
解开心结
她首次返城祭夫
昨日,53岁的李明芳带着赎罪的心情首次进入北川县城祭奠丈夫。去年5·12,她进城寻夫,被拦了下来。5月15日,一个熟人告诉她:12日下午,他亲耳听到其丈夫田永树在废墟中呼救。16日一早,她的儿子就立刻进城寻父,但废墟下再没传出田永树的声音。
李明芳不断擦着眼泪说,丈夫在遇难前,没有等到他们的救援,也没有家属在旁边哪怕陪着说几句话。从那天起,李明芳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她对着埋葬丈夫的那片废墟,泪如雨下……
祭奠完后,李明芳如释重负。她说,祭奠时,她特别对丈夫提到,今年一定会把小儿子的婚礼办了。本报记者 辜波 黄克
磨盘山上 拜祭蓝天五烈士
191名官兵和亲属昨祭奠抗震救灾时失事直升机上的烈士
昨日,磨盘山公墓,纷飞细雨平添一份肃穆。悼念场内,成都军区某陆航团191名官兵整齐站立,向着蓝天,脱帽默哀。在他们身前,两排青松掩映的骨灰堂中,安放着5名遇难烈士的英魂———2008年5月31日,机长邱光华驾驶直升机执行任务返航途中,直升机不幸失事,邱光华及四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清明将至倍思亲。那些手捧鲜花前来吊唁的烈士家属们,年幼的才两岁半,年长的已56岁。据悉,“5·12”地震一周年前,邱光华、李月等五名遇难烈士的遗骨将统一下葬。
亲人和战友来祭奠他们
“鹰逝长空伟绩永留啸苍天,英雄远行精神长存励后人。”———两副挽联的水墨字苍劲有力,映衬着地面那小白花铺就的“5·12”,让思绪骤然回到2008年5月31日。那天,51岁的邱光华驾驶一架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飞机于14时56分失踪。10天后,飞机残骸被找到,机上人员已全部遇难。机组人员共5人,他们是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琳和张鹏。
昨日上午9时许,他们生前的战友,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的191名官兵来到磨盘山公墓,为烈士们敬挽。骨灰堂前,战友们庄严起誓,“一定会将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完成烈士们未竟的事业。”
悼念仪式上,家属们站在队伍之前,神色凝重。全场默哀时,一位年轻的妈妈不停抽泣,怀抱着两岁半的女儿。女儿一次次挣脱,吵着要找爸爸。最后,她在骨灰堂里见到了“父亲”,那是一张贴在骨灰坛上的照片,他叫陈琳。
56岁的肖天春和李兆实夫妻是家属中年龄最长的。一大早,他们便来到儿子李月骨灰坛前,烧纸祭拜……
“虽然我们很难过,但他去得光荣。”李弟燕特意买来一束白色的香水百合,献给丈夫邱光华。
丈夫离开 她选择坚强生活下去
仪式结束后,李弟燕回到了家中。如今退休在家的她,每天都会和朋友出去活动活动,充实生活。晚上便准备一桌好菜,静待儿子邱锋下班回家。为了儿子,这位妈妈选择坚强。
5·12地震发生后,邱光华从来没回过家。在他部队的寝室里,李弟燕与他见过两次面。最后一次便是在2008年5月31日,她是特意来部队为他收拾那凌乱的寝室。临走前,邱光华曾向她许诺,等抗震救灾结束后,他便带着她游玩苏杭。
飞机失踪后,李弟燕和儿子每天都在夹杂着失望与希望的等待中度过。10天后,噩耗终于传来。李弟燕知道深爱她的人,那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的丈夫再也不能实现诺言。
失去丈夫的这段时间,家里常常有陌生人的造访。他们都是一群崇敬邱光华的普通人,有时只是简单问候几句便离开,但这却让李弟燕感到温暖,有这么多人关注邱光华,他的牺牲是光荣的。
如今,斯人已去。窗外,他亲手种下的三角梅正吐芬芳。本报记者 蓝岚 摄影 郭广宇
可乐男孩带上零食 捎给天堂的同学
“以前考完期末考试,我们全班同学都会去爬紫岩山公园。”昨日的细雨霏霏中,“可乐男孩”薛枭站在“英雄山”的山头,和东汽中学遥遥相望。他的身后,是修建在“英雄山”上的5·12大地震遇难者陵墓。薛枭很多同学的遗体被掩埋在这里。
提前请假 他和同学一起去祭奠
清明节还未到,薛枭提前一周请了假,本周一就回到了汉旺。一方面是回到绵阳的医院复查右臂的康复情况,一方面是等候同学们放假,等待清明的来临。他在计划着,怎么在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去祭奠远在天堂的同学们。
在薛枭家所在的板房区后面,就是当地人喊的“英雄山”。早在一个多月前,薛枭就听说山上在修一个5·12陵墓,集中掩埋大地震中遇难者的遗体。
清明 心痛的感觉再次清晰
地震已经过去快一年了。薛枭在被废墟埋了80个小时后被救出,然后治病、去美国、重新在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就读。薛枭说,他已经很长时间不会梦见被地震夺去生命的同学们。地震前一个星期,学校刚开完运动会,全班照了张合照,谁知合照还没有洗出来,地震就毁掉了一切。
最近一周,心痛的感觉慢慢又清晰起来。当时和薛枭一同被埋于废墟之下、最终获救的14个同班同学这几天开始频繁地发着短信,说“又梦见谁谁了”,“清明我们怎么过?该拿些什么东西去拜祭一下天堂的同学们呢?”薛枭一直都在思索着清明节自己能做些什么。
虽然已经回来三四天了,薛枭一直没有回到东汽中学的遗址,“看到那堆废墟心里仍然很难受”。听说5·12陵墓清明节前就要完工,薛枭决定上去先看一看。细雨霏霏中,工匠在忙碌着。椭圆形的陵墓被大理石围绕四周,沉重庄严。青石板铺成的人行道接纳着前来的祭拜者。薛枭绕着陵墓慢慢走了一圈,陵墓的后方,可以远眺东汽中学,“我要给同学们买刚上市的新零食和新饮料,让他们尝尝。”薛枭说着自己关于清明节的构思,“我还要用毛线扎一朵百合花,这样,花永远都不会凋谢。”
本报记者 柯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