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免费师范生咨询报名活动,吸引了2300多人报名,咨询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而该校的预录名额只有100个,录取率约23∶1。有人分析说,教师职业再次升温,与就业形势有着莫大的关联。
与此同时,不久前国家推出的推动内需的十大政策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这是否会带来免费师范生“报考热”的进一步升温?
3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报:您感觉北师大在读的免费师范生生源质量如何?
钟秉林:我们把免费师范生跟非师范生做过比较,感觉他们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要评判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如何还要再过两年,看他们的就业乃至毕业几年后的个人发展状况。
我对他们的未来很乐观。学生之所以报考免费师范生,就是因为他们有做教师的愿望和激情,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同时通过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包括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师德教育、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以及学业上的学科知识基础积累、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等,我相信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另外,根据有关规定,毕业之后的学生还可以报考教育硕士,一边支教一边学习,这对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发展非常有好处。
再有两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就要毕业了。学生的实习、毕业后的深造等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安排,还需要很具体地研究和实施,我们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中国青年报:在国家推动内需的十大政策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这是否会让免费师范生“报考热”进一步升温?
钟秉林:从宏观角度讲,这会给免费师范生教育带来重要的正面影响,比如通过改善中小学的校舍环境和教师待遇,使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成为受尊敬的职业。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去做教师。
中国青年报:我国师范教育这些年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钟秉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上个世纪我国200多所师范院校招收学生基本上是免费教育,学生进校后定向培养,毕业后分配到中小学去工作。这种培养体制为我们国家2亿多受教育人口提供了充足的、质量较高的师资,支撑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我认为这种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重要走向:
第一个走向是教师培养大学化,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的,体现了社会对教师高学历、高素质的要求。
第二个走向就是教师来源多样化。其他类型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做教师,综合大学也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工作。过去那种封闭的教师培养体制,已经被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所取代,形成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体系,这是大势所趋。
第三个是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相互衔接,这为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个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还要有符合教师基本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政府正在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这四种变化中的前两个,很多教育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已经完成这个过程;后两个走向,也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师范生要最终成为名师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钟秉林:我觉得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孩子,愿意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适应学校的需求,并且有发展后劲。
第三是能力,首先要有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很强的教育实践和技能,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是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这既是教育孩子们的需要,也是成为名师的基础。
最后,好教师当有竞争意识、国际视野。只有把自己放到竞争环境中去磨炼,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中国青年报: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支教,您怎么看?
钟秉林: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讲,到艰苦的基层单位去磨炼,对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这不光有助于教学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国情、中国教育和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爱学生,同时,也会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学生到这种比较边远和艰苦的地方去,对他们将来成为名师是很重要的。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如陶行知,都是从乡村小学教师做起的,在乡村小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这对于他成为一名教育大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国青年报: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灵魂需要传承下去。您觉得师范类大学的文化和灵魂是什么?
钟秉林: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为人师表”。师范大学的校训一般都是围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变化出来的,强调的是良好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以及如何做人和做学问。
办好一所大学很难,不能没有钱,但光靠钱是堆不出一所好大学的,因为优良传统、校风学风、人文积淀、育人氛围需要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形成。一流大学一般都把大学文化建设看作学校的灵魂与核心。学生受到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他们成长成材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