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2日电 (记者龚读法见习记者鲍婷婷通讯员陆文华)日前,记者从杭州市余杭区文物部门获悉,该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历时一年半完成野外调查工作,调查到京杭大运河余杭段本体及沿线不可移动文物525处,其中新发现358处。
154处水利工程遗产实证运河功能 通过对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全面调查,杭州市余杭区文物普查队发现河道、水利工程设施、航运工程设施、古代运河设施和管理机构遗存等154处,勾勒出大运河水运功能的变迁史。其中,紧临运河、与运河功能直接相关,且最具代表性的遗产包括三家村渡口凉亭、浙航塘栖客运站、水利通判厅遗址、雷家桥古纤道、淳安桥“一桥跨三府”等。
雷家桥古纤道是大运河余杭段目前保存较好的惟一古纤道,整体呈东西向,与京杭大运河平行,长约70米,宽2.2米,目前古纤道路面由水泥铺筑,这对于研究运河水运功能具有重要价值。运河沿线遗存千姿百态的古桥,是大运河最为丰富的水利工程遗产。此次大运河余杭段野外调查登录1979年之前建造的石桥123座。其中的淳安桥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桥南为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戚家桥村,桥北为嘉兴桐乡市洲泉镇众安村,桥以西不到400米处,为湖州市德清县钱塘村,可谓“一桥跨三府”。这座罕见的石桥同时见证了三地村民相互交流的社会状况,具有无可替代的情感价值。
218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运河文化 杭州市余杭区文物普查队还沿运河周围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了218处与运河相关的其他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这些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充分展现运河文化的多样性、丰厚性和独特性。
姚梦兰墓、中共西镇区委旧址、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东塘茧站、马顺年酿酒作坊等重要文物点被先后发现,其中獐山石矿与运河的关系最为紧密。据了解,獐山石矿开采历史悠久,材质优良,是中国最大的石矿之一,由于运河水运发达便利,獐山石料通过獐山港经由大运河运往嘉兴、湖州、上海等地,同时也从侧面实证了大运河对于沿线地区资源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在调研时指出,运河余杭段地毯式普查成果显著,作为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的一个重要节点,余杭段尤其是余杭区塘栖镇的运河保护工作,对于大运河申遗工作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