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羊(右)、胡建国两位老人陪伴着512大地震中映秀镇遇难的几千个亡灵
4月2日,遇难女孩小欣竹墓地上的风车依然在转动着
清明节到了,来公墓祭奠的人逐渐增多
武警少尉庄坤炼和马福羊老人在一起。他称老人是他心中的英雄
本报记者 张宏伟 文/图
每天天一亮,两位老人就各自扛着扫把出了家门。一个人直接去了汶川映秀遇难者公墓,另一个从村口的台阶开始扫起,扫到山下公路边。
每当天色渐晚,公墓里人影稀少的时候,他们总会默默地将散落在四处的纸钱归拢一并焚烧,挨个将熄灭的蜡烛一一点燃——
汶川大地震映秀遇难者公墓,就建在映秀镇西侧半山坡上。今年68岁的胡建国和64岁的马福羊,负责公墓的守护及清洁工作。
3月26日,午饭过后,胡建国、马福羊两位老人回到公墓。他们发现,第一排墓地前又多了一块墓碑。“马上要到清明节了,来给死去的亲人立碑的越来越多。可都要自己立碑子的话,公墓怎么能立得下嘛!”
上午,汶川县民政局专门通知两位老人,说政府很快会在此立一个纪念碑,就不要让个人再立碑了。但老哥俩面对遇难者家属时,谁也不愿去开口阻拦。
几乎没有人知道亲人埋葬的具体位置,甚至是否埋在此处都无法考证。即使立碑,也仅仅是凭着想象选一块地方,重要的是生者对逝者的一份念想。
几道坡地上承载着成千上万人的思念 从去年6月25日公墓正式命名的那天起,胡建国、马福羊老人就开始了守墓工作,他们陪伴着在映秀镇遇难的数千亡灵。
两个老人的家就在公墓300米开外的渔子溪村板房里,他们既是此次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遇难者家属。
胡大爷的11岁孙子胡正军和马大爷的12岁孙女马红月,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啥子"万人坑"?那是外头人乱喊,我们映秀人都管这里叫公墓!”胡大爷经常会严肃地纠正吊唁者对公墓的称谓。
说是公墓,其实是三条长约150米的低矮土丘,土丘下合葬着遇难者的遗体。一座黑沉沉的门坊的门楣上,写着“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公墓”,庄严肃穆,左右两侧的挽联令人悲凄:同祭国殇亡灵华夏断肝肠天地共咽,共缅汶川逝者举国垂泪与山河同悲。
有人说,在这7亩坡地里埋葬了2000人,也有人说埋了6000人。究竟土丘下埋了多少遇难者遗体?没有人能说得清。胡大爷也只知道他的孙子就埋在第一排,具体位置却无从知晓;而马大爷的孙女马红月的遗体,始终就没有找到。
相对比较准确的数字是,在原本有16041名在籍人口的映秀镇,地震中死亡和失踪的人数约为9000人,占整个“512”大地震中死亡总人数的1/10。遇难者中除当地居民外,还包括大量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和路过的游客。
2008年5月28日,记者曾在此目睹了掩埋遗体的部分过程。
身着白色防化服的武警战士从废墟中寻找遇难者,发现遗体后由现场医生取血样备查,接着就将尸体编号装入特制的袋中,再由4人一组将尸体袋沿着狭窄的小道抬上山。挖掘机在半山上已挖好三道深壕,尸袋无需打开就直接放入壕沟内,战士抛洒石灰后立即用土掩埋。据介绍,战士们24小时三班倒连续工作,当天已埋葬了20多具遗体,在7米深的壕沟内,已埋了6层尸体。
这是特殊时期的非常处理方式,每个活着的人都没有怨言。因为已是炎热的初夏,为了幸存者的生命不再受伤害,除了尽快将遇难者掩埋,别无选择。
生与死以门为界。侧身向北看,是三道埋葬数千亡灵的土丘,喧嚣时哭声一片,沉寂时哽咽低泣;俯身向山下望,是成排成行的板房,白昼人来人往,夜里灯火明亮。
站在映秀镇平坝板房区的任何位置,抬头都可以看到位于半山上的这个公墓。狭小的7亩坡地上,承载着成千上万人的泪水与思念。
大年初一,马大爷去了墓地就为了掸落风车上的雪花 春日的阳光里,渔子溪山上的空气里弥漫着阵阵油菜花香。胡大爷说,往年此时,整个山坡全都是油菜花,连山下公路上甚至镇子上都能闻到花香。
可到如今,油菜花的香味中,弥散着香烛和鞭炮的味道。墓地里五颜六色的花圈花篮,与不远处成片的油菜花形成强烈对比。
一拨一拨的男女老少缓缓地爬上山坡,人还没有走进公墓,哭声先传了过来。“哥哥,我们来看你了,以前我们在一起是那么好,如果有来世,我们一定还要做兄妹……”一个年轻女子跪在土丘前,点起三支香烟倒插在土丘上,话没说完泪流满面。
……
在胡大爷眼里,每个到这里的人都是世上最伤心的人。他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来自浙江的亲家母。
今年1月,一连三天,两个女人天一亮就相扶着上山,到了墓地抱头痛哭,一个哭儿子和儿媳,另一个哭女儿和女婿。
据说,她们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才3年,两人都在映秀电站工作,刚刚结婚不久就双双遇难。
马大爷说,卧龙乡信用社的李清云每星期都会来一次,每次都要静静地坐在女儿的墓碑前。他的女儿李秋蔓遇难时不到9岁。在女儿的墓碑上,李清云写着:家之伤,永难忘。
3月25日傍晚,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一只纸箱默默地上了山,后面跟着4个年龄相仿的小学生。
胡大爷说,那是映秀小学的卿兰春老师,她经常会一个人到墓地静静地坐着。
卿老师在第三排的土丘前跪了下来,打开手里的纸箱子,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贺年卡,写满了各种各样祝福的话语。她说,这是江西来的一个邮包,全是寄给老校长彭泽文的贺卡。老校长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她要把这些祝福,转达给九泉之下的老校长和学生们。
卿老师说,地震时她被压在了废墟里,后来她被挖了出来,而老校长却从此闭上双眼。“当我被救后,发现地震过后那么多的同学和老师永远离开了我。虽然我知道这是一场谁也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但我还是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有时候半夜醒来,会发现自己泪流满面。”
对于马大爷来说,这样的场面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经历得太多太多,可以说天天都有。只不过每次走过墓地时,马大爷都会多看几眼墓地上的那只风车。
或许看到风车,他会想起自己的孙女。
每当下午时分,山上都会起风,那只画着向日葵图案的风车,便在微风中欢快转动。
色彩鲜艳的风车,后面并不是活泼可爱的笑脸,而是一块冰冷的墓碑。
从碑文上可以看出,风车的主人是名叫欣竹的小女孩,遇难时差25天就是6岁生日。
马大爷清楚地记得,大年三十时,一对年轻夫妻搀扶着举着风车缓缓爬上山,遇难小女孩的爸爸悄无声息地把风车插在土丘上,女孩的妈妈就坐在冰冷的地上,手扶着墓碑哭得死去活来。
大年初一,映秀飘起雪花,本来守墓老哥俩这天都不用上班,但马大爷还是去了墓地——他是为了掸落风车上的积雪。
如今整整两个月已过去,风车仍然崭新,每天不停地转着。
每当游客祭奠遇难者马大爷总会喊一句话 “人世间许多东西谁都无法解释得清。”看着来来往往的断肠人,胡大爷想起了他的孙子小军。
胡大爷说,他从50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寿衣,但自己命硬至今没有死,幺女儿却早在10年前病逝,小孙子也在大地震中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
2008年5月12日午饭过后,小军跟爷爷告别:“爷爷,我走了。”
“乖娃娃,路上慢点。”胡大爷顺口应答。
“爷爷,我走了。”
“去吧,别跟其他娃儿打架。”
“爷爷,我真的走了啊!”
“你这娃娃怪得很,要去你就早点去噻!”
“爷爷,我当真走了啊!”
让胡大爷不明白的是,“以前他总是喊一声就跑了,可那一天他愣是喊了四声,喊完了就那么歪着脑袋,一点点一点点挪到屋子后面。”
胡大爷讲述的时候,模仿着当时的动作,仿佛孙子当时的情景仍在眼前。
胡大爷说,小军在家里是个很乖很懂事的好孩子,可他的爸爸妈妈就是不喜欢他,他从6岁开始就给家里做饭,父母一不顺心,娃娃就免不了挨打。“这下娃娃再也不会担心害怕挨打了。”胡大爷缓缓地说。
遇难者公墓、漩口中学遗址、百花大桥遗址和渔子溪山顶的观景台,已成为映秀镇的四个著名景点。外地游客到了公墓,大多都会买一份5元香火和3元的鞭炮,随便找一块空地,鞠躬行礼之后,焚香烧纸放炮。
两位老人,称其为爱心香、爱心纸和爱心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左左右右都来领票子呦!”
当众多游客聚集在公墓口的空地上焚香烧纸时,马大爷经常会喊出这句话。
马大爷不会抽烟,但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只打火机,时不时有吊唁者焚纸烧香忘记带火种,他就主动递过打火机。
每当天色渐晚,公墓里人影稀少的时候,两位老人总会默默地将散落在四处的纸钱归拢一并焚烧,马大爷会挨个将熄灭的蜡烛一一点燃。
闲暇时,老哥儿俩就坐在公墓门坊下用砖块支起的木板上,胡大爷点起一支香烟,马大爷品着自己炒的茶。
在映秀镇,几乎每一个上年纪的农民都会自制“青山绿水”茶,也叫“小叶苦丁”茶。这种茶初喝起来苦涩但后味甘甜,就如同人们所期盼的日子先苦后甜一样。
灾难早已远去牵挂和思念永远留在这里 守护和清洁公墓的卫生,是地震过后由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按照规定,每人每月可得报酬550元,但9个月过去了,胡大爷和马大爷只领到了3个月的工资。
没有人给他们记考勤,也很少有人检查他们的工作,可他们总是每天天一亮就各自扛着扫把出了家门。一个人直接去了公墓,另一个就从村口的台阶开始扫起,扫到山下公路边。老哥儿俩都没有手表,山下映秀小学传来欢快的音乐时,他们知道回家吃饭的时间到了。胡大爷说,他从来没有走出过四川的地界,自他开始在这里守墓之后,原本电视里看到过的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也会来这里献花、默哀。
他从祭奠者那里,听到了全国各地那么多陌生的地名。每天不断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祭奠,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守护映秀镇公墓的两位老人,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马福羊小胡建国4岁,党龄却多一年,今年,他入党已整40年了。
在历年村党支部的优秀党员评选中,马福羊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员;2008年6月,他被映秀镇党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马大爷的这张荣誉证书不含一点儿水分。武警自贡市支队的庄坤炼少尉说,马大爷是他心中的英雄。
去年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运输直升飞机在映秀镇附近山区失事,马大爷自告奋勇为搜救部队当向导。当时庄坤炼作为武警成都指挥学院的学员参加了搜救队。就在进山搜救的返回途中,经过一段悬崖峭壁时,庄坤炼突然脚下一滑,命悬一线时,马大爷一把抓住了他。
去年11月20日,庄坤炼给老人的信中写道:“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您温暖有力的大手抓住了我,在您的帮助下,我脱离了危险。这半年里,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分配到武警自贡市支队成为一名排长。新的工作和新的环境,让我遇到许多新的苦难与挫折,可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想起您,想起在映秀经历的一段生与死,想起映秀人民的英勇顽强与自强不息,于是我勇敢地走了过来。真的很感谢您,感谢您给了我新的一切,您是我心中的英雄!”
灾难早已远去,可牵挂和思念永远都留在这里。
渔子溪山下镇子废墟方向,不断传来各类机械作业的声音,镇子新的规划已经经过多次审核并获得通过。
和其他映秀人一样,两位老人也期待着明天新的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