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 题:中国人在多元化的祭奠活动中寄托哀思
新华社记者
祭奠先烈、公祭民族祖先、北川开城祭奠“512”大地震逝者……清明将至,中国各地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今年中国的清明节祭祀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但都表达了中国人对先人共通的哀思。
“今年是"512"大地震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令祭祀活动包含不一般的意义。而近两年的清明节,各地增加了对黄帝、炎帝等先祖、元祖的纪念,表达了大家对中华民族祖先认同的不断提高。这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加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教授说。
去年造成整个北川县15645人遇难,4311人失踪的“512”大地震令整个中华民族为之心碎。1日至4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老县城解除封禁,首次开城,让人们祭奠在“512”大地震中逝去的亲人。
在废墟前,人们很自觉地不去打搅逝者的安宁,纷纷在警戒线以外祭奠自己的亲人。没有人放声大哭,除了一些轻声的啜泣,更多的人是在向亲人诉说家人的安好。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说着:“老头你放心,家里都好,你要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大地震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人们渐渐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选择接受事实,勇敢地面对今后的生活。而作为“512”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中国官方和民间的祭奠活动除了追思和缅怀外,更多了几分爱国情怀,荡涤着一股强劲的民族精神。
3月29日上午,在四川宜宾革命烈士陵园,一批青年网友自发组织前来为先烈扫墓,缅怀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青年人的自发行动,在网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清明前夕,前来祭奠英烈的人流如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那么多的烈士公墓、纪念馆、纪念碑,因为中国的烈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清明祭先烈”成了不少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的重要内容。
每年清明,兰州军区杭州干休所离休干部王培桂都要去扫墓。这位经过无数次战斗、身边倒下过无数战友而最终幸存下来的新四军战士说:“回想历史,有多少人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献出了生命。今天我们活着的人怎么能忘记他们?”
在重庆渣滓洞刑讯室的门房前,人们默然伫立。一间间黑暗的牢房,陈列着一张张烈士的遗像。一位山西干部在留言簿上写道:“这些烈士们都不是没有生活出路,不是没有过好日子的条件,但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甘愿奉献青春和热血。”
清明祭祖是中国的传统。然而,对于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长岭乡长山冲村一户郑姓人家来说,比清明节祭扫自家祖坟更为紧要的事情是,为长眠在当地的400多位红军烈士修墓、守墓、护墓,供人祭奠追思。
“从小到大,父亲跟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当年那场战斗,说到当时的惨状,他就淌眼泪。然后就教育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对于我们全家来说,红军墓就跟我们自家的先祖墓一样,红军就是我们的先祖辈,给他们守墓、扫墓比给我父母亲扫墓还要勤。”长山冲村村民郑以清说。
中国共青团网等网站启动了青少年“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网上公祭活动。网友可在网上虚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鞠躬、敬献花圈、,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活动上线短短几个小时,就吸引了超过6000多人次的网友参与。黑龙江鸡西市一位高中生留言说:“昨日英雄浴血奋战,换来我们的幸福今天,昨日烈士的披荆斩棘,迎来了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今天让我们后辈为您献上一束鲜花,愿您的英雄之魂永垂不朽!”
除了祭奠先烈,扫墓祭祖在清明节这个有着2500多年传统的节日里也是主要的内容。
每年清明节陕西都会举行规模浩大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今年的4月4日,大典将完整展现击鼓鸣钟、祭献花篮、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拜谒祖陵等传统祭奠仪式。来自地震灾区的少年将向黄帝陵献上“祈福中华”匾。
而在天津、广州等中国各地,人们在清明节当天会来到先人的墓地祭扫,为他们烧香、上供,帮坟头锄草、填土,防止雨水的进入。
根据民政部要求,中国各地要根据去年群众祭扫情况修订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预测、预报、预警、监测机制。各级民政部门和各殡葬服务单位要以清明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服务机制,为清明祭扫及其他日常性工作提供诚信、便利、专业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足群众殡葬服务需求。
“祭民族先祖、祭先烈、祭灾难中的逝者,今年清明节中国人的祭祀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在祭奠方式上也呈现多元化,不管是鲜花祭奠、天堂信箱乃至烧香,心理上都是一致地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或崇敬。”叶春生教授说。(参与采写的记者:肖思思 孙承斌 江毅卫敏丽 熊润频 李亚杰)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