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难泊车公交不拥挤
记者看到,9时不到,天河客运站地铁站往银河革命公墓的出口处人头攒动,但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人群很快疏散。
然而,自驾车前往拜祭的市民就比较为难了。早上8时,在银河革命公墓门口,许多自驾车只能慢慢挪动,等待车位。据工作人员称,8时开始,公墓内的车位就很吃紧,10时后,银河革命公墓内的车位就停满了。
而在中华永久墓园,8时多就停满了车,高峰时段常有人找不到车位。停车场一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墓园内几乎所有能停车的地方都停满了车,甚至连墓园外公路旁都充当了临时停车场。一位市民表示,找车位花一个小时很常见。
拜祭台满座厕所排长龙
“特地错开‘正清日’来祭拜,没想到今天也这么多人。”前往墓园祭拜的孙小姐表示。记者看到,虽然已是清明第二日,但拜祭人流量并不亚于“正清日”。
上午9时记者在市火葬场看到,场内所有拜祭台都满座了,很多市民抱着骨灰盒在路边等待,等不及的市民直接在花坛里或者大树下烧香祭拜,很多大树下插起了大量香烛。所有公共厕所前都挤满了人,一些市民因排队时间过长,不得不让孩子在火葬场外的花坛或树丛中方便。广播站也十分繁忙,不停地广播寻人寻物的信息。
清明拜祭少了肃穆多了轻松
鲜花多了,烟雾少了,衣服艳了
新快报记者 张薇
在清明节这样“气清景明”的节气里,祭祀先祖、缅怀逝者,一直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在民间,关于清明节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习俗和规矩,总体看,一说到清明,所联想到的便是庄严、肃穆与凝重了。然而时代变了,规矩也在悄然改变着,记者在广州各大拜祭场所走访发现,清明节少了肃穆多了轻松。
鲜见街头烧纸拜祭现象
昨日8时许,市火葬场门前路两侧鲜花小贩众多,生意红火,卖丧事迷信产品的商贩仅有几个,生意冷清。现场一位刚刚祭祀完毕的女士说:“往年年年烧纸,弄得满脸灰土,还不安全,今年咱也赶赶新潮,用鲜花祭奠,感觉清净多了。”
记者在城郊一些街头走访,发现已不见漫天的纸灰飞舞和呛人的浓烟,因为焚烧纸钱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昨天清晨和晚间记者在东圃及岗顶部分主要街道转了一圈,只发现三处烧纸的痕迹。
拜祭台开起家庭冷餐会
记者发现,不少聚在一起向先人祭奠的亲人大都是久别重逢的。昨日,来自香港的胡先生一早在市火葬场门前等候,见到哥哥、姐姐等一家大小赶紧迎上去打招呼。胡先生说,他一直在香港工作,很少能回家见哥哥姐姐,只有每年清明拜祭父母时才能见上面。
和胡先生一样来拜祭的市民大多一家老小齐出动,一些市民在火葬场拜祭完后,又接着在拜祭台开起了“冷餐会”。广东人素有拜祭放甘蔗的习俗,记者看见,昨日拜祭现场有很多人拿着祭祖的甘蔗当场吃开了,放眼望去,整个拜祭场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啃甘蔗。大多市民拜祭后就直接在拜祭台上开“餐桌”,吃完祭祀食品。
拜祭衣着也有大红大黄
清明拜祭,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拜祭者应当着黑色或白色的衣服,款式也应以简单为主,以示庄重。然而,近几年这个传统似乎也逐渐淡化了,尤以年轻人为甚。
“父亲生前我努力尽孝,让老人家享受幸福的晚年,如今他走了5年多了,我们回忆起他都是快乐的,所以我们特地穿鲜艳些来见他,让他也开心开心。”陈女士穿着一套黄色的运动装,满脸笑容。清明两日来,记者在市火葬场和各墓园发现,不少市民穿着像是踏青郊游,多数人以运动装为主,一些年轻人甚至穿着大红大黄等色彩鲜艳的衣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