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欧联时报》4月4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清明时节,返乡祭祖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理念上真正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尊重民俗,继承文化传统,至于形式反而不是最为重要的。
文章摘录如下:
清明节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传统民族习俗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球华人的高度重视。清明节不仅让我们借以寄托对故去亲人的哀思,更是一个让所有人体味亲情,感悟亲情的机会。对此,那些远离故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们应该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意大利华人素有清明回乡祭祖的习惯,每年清明节,侨居意大利的华人华侨大多携带家眷回国祭祖探亲。但是,在今年的清明节,不少意大利华人却不得不放弃回乡祭祖,与家人团聚的计划。原因自然要归结为当前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危机导致意大利的经济每况愈下,华人的收入也大幅缩水。迫于经济的压力,华人虽然只能接受这一现实,但无奈和遗憾的情绪却显而易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受到极高的推崇,清明节返乡祭祖与家人团聚,首先就是要尽孝道,衣锦还乡可谓是光耀门楣。其次,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可以让海外游子深切感受一脉相承的族裔之情。同时,与家人欢聚一堂更是足以令漂泊海外游子在亲情的温暖中得到一种慰藉。
据报道,在清明节期间,意大利普华寺佛堂专门请来了高僧大德举行法事,目的就是为那些不能回乡祭祖的华人提供道场祭祖还愿。大家在佛堂拜祭祖先,祈祷经济早日复苏,家乡亲人生活幸福,国泰民安。虽然不能回到家乡祭祖,但谁又能说这样的方式不是真实情感的表达呢?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只要是让华人借以牢记祖先,传承中华血脉和文明就足矣。
无独有偶,在中国国内,清明时分人们祭拜和凭吊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转变。据报道,三月二十八日在上海举行了首个为海葬者设定的公祭日。千名海葬者家属集体静立默哀、追思长眠深海的已故亲人。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把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拜祭,这同样也不失为一种文明科学的祭拜方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与古已有之的形式不同,但是谁能说这些方式不足以传递情感呢?
清明节祭拜形式的扩展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尊重传统,保持传统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崇尚表面化的形式主义。只有把民族文化的内涵深植于心,只有尊重现实并且在现实中找到借以表达传统的形式,我们才有可能坚持民族传统,才有可能继承并且发扬民族文化。(评论员:博源)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