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智超
通过主办两场高水准的相亲会,记者发现,选择面窄、工作忙、过于挑剔、父母干涉过多、重视学业事业而耽误感情、性格内向及社会环境不利于相亲等七大因素正严重影响人们走进婚姻。可以说,大龄青年的婚配问题、离异人士的再婚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个人选择,更关系着家庭、单位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做哪些工作或安排?单身人士个人又该如何应对?
呼唤公益性婚介机构
“如果不是沈阳日报主办的相亲会,我根本不可能报名。
”这是两场相亲会前,许多报名者不约而同的表态。“我都被社会上的婚介所给吓怕了。”一位在某婚姻介绍所登记过的离异男士说,“他们净拿我当托儿了。有时遇见合适的人,希望他们能帮助联系。他们根本不问人家,回头直接告诉我人家不同意。为啥?不就是想让我多来几趟,给他们多当几回托儿!”
有读者指出,由有关部门出面,建立公益性质的婚介平台,应该是婚介行业扬长避短的良好方式。35岁的刘女士说:“我认为,公益婚介的主办者,应该是具有良好信誉的、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拥有大量信息资源和沟通渠道的部门。比如说妇联、民政局,或者沈阳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这样才能得到我们的信任,同时也能保证我们的个人资料不泄露到坏人手里。”
齐心合力创造机会
一位某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前来报名参加相亲会。当被问到为什么她所在的街道社区不组织类似规模的、经过严格身份审核的公益相亲会时,这位工作人员苦笑起来:“场地、道具、联系、身份认证、建档……哪一样都需要费用跟着,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费。再说即使我们知道有些居民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也就是私下沟通一下,端到桌面上来,还怕人家不好意思呢。”
但记者对报名者的采访显示,许多人还是非常认可小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有保障的相亲活动的。“我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厂里的团委和工会时常组织与其他厂的联谊会,给两个厂的青年职工提供认识的机会,我们厂里好几个同事都是在这样的联谊会上找到的另一半。”一位来替女儿报名的阿姨回忆道,“现在孩子们的单位再也不举办这样的活动了。”她非常希望孩子的单位能够主动为员工创造机会,“毕竟有单位组织,能有一点保障,不像社会上那么随便,什么人都有,真的假的都不知道。”
一位公务员指出,用人单位应该多为员工的恋爱结婚创造条件:“双休日、节假日尽量别加班,晚上加班最好控制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给大家留点交友的空间和时间。”
其实,社会能为适龄人士创造的机会还有很多。比如沈阳日报为配合相亲会而创立的QQ群,号码公布之后,两天之内便已经爆满。由于凡加入到该QQ群的会员必须提供非常详尽的身份认证信息,所以将一部分别有用心或没有诚意的人挡在了门外。截止到目前,该群中已经有多对年轻人表达了恋爱的意愿,选择携手主动退群,将这个相识的平台让给更多的人。
数字报点击排行 更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第A10版:社会直击 · 社区平安铃“唤醒”邻里情 · 破解婚恋困局需多措并举 · 旗帜在飞扬英雄中队命名大会·仨月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10万 · 民警夜送醉酒男子回家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营销客服:电话:(024)2269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