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官坝镇关心村五组彭玉华,今年45岁,27岁与丈夫结婚时,只有父母分给的一间房屋,100多斤大米和一口锅,几个碗,再有就是承包的2亩多田地。这就是彭玉华起初的两口之家。女儿出生后,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寒酸,夫妻俩常因一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脱贫致富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2004年,彭玉华有幸成为忠县第一批得到“幸福工程”救助的贫困母亲。在签订“幸福工程”妇女发展项目合同后,彭玉华根据家庭情况和当时的市场需求,利用“幸福工程”救助的2.5万元资金,建起了12间猪舍,购买了2头母猪,60多头仔猪,还购买了1台粉碎机和2000多斤饲料。3个月后就初显效益,卖猪获利2000多元。这让彭玉华两口子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几年来,他们共出栏肥猪、仔猪100多头,收入近20万元。合同到期后,彭玉华如数交还了2.5万元救助款。现在,彭玉华家建起了一幢三层楼房,家里电视、电话、冰箱、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小型超市,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谈起短短几年家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彭玉华感慨地说:我们独生女家庭能迅速致富,全靠党和政府支持,我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是“幸福工程”给了我胆量,给了我希望,使我走上了致富路。
彭玉华致富后不忘众乡亲,还帮助一些不算富裕的独生子女家庭,免费提供资金、技术,几年间,共赊销仔猪20多头,无偿送仔猪11头。彭玉华,一个曾经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母亲如今已成长为有一定觉悟的妇女干部,她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信任,被选为村委会委员和村计生协会理事、秘书长。
86%的贫困母亲希望“幸福工程”加大资助额度或延长资助时间;22%的贫困母亲希望扩大资助范围。贫困面积大,资金规模小,严重制约“幸福工程”的发展
“幸福工程”是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于1995年开始组织实施、以救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公益行动,其救助模式是: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致富。14年来,“幸福工程”在全国417个县(市、区)设立了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家庭20.7万户,惠及人口95万人。照此计算,每个贫困母亲家庭平均救助额只有2800元,14年累计救助率只有2.3%。李秉菊、彭玉华们是幸运的,而渴望幸运降临的贫困母亲还有很多很多。
据了解,在14年累计投入的5.8亿元资金中,“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本级投入1亿多元,其余为“幸福工程”省级组委会及相关投入。由于筹集的资金有限,导致救助规模不大,与贫困母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2002年对“幸福工程”项目的评估报告显示,当问及贫困母亲“您对"幸福工程"有何意见或建议”时,有86%的贫困母亲希望“幸福工程”能够加大资助额度或延长资助时间;有22%的贫困母亲希望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
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群众已不满足于1000—3000元的资助额度和一年的救助期限,一些贫困母亲认为当前一户家庭依靠1000—3000元的救助较难脱贫,更谈不上致富,只能解决临时困难。救助结束后,仍有可能返贫。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计生局包真英局长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困难是资金量太少,天祝县平均每户贫困母亲拿到的项目资金是3000至5000元,但建一个温室大棚就要1万多元,单凭这点钱远远不够。项目实施中,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投入配套资金,才使得“幸福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幸福工程"只有扩大资金量,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包局长期望地说。
因此,在亟待增加救助善款规模、加大救助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创新救助模式。忠县老县委书记、计生协会会长黄登银对记者说,要把救助贫困母亲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实施。这样,才能一方面降低资金风险,保证救助善款安全回笼,持续滚动运作;另一方面还能让受助贫困母亲快脱贫,能致富,不返贫。
“面临那么多的贫困母亲需要救助,而受助者又希望加大资金额度,这是一个两难情况,我们只能在相对提高资金额的同时救助更多的贫困母亲。因为"幸福工程"毕竟是脱贫项目,而不是致富项目。”“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同志这样倾诉他们的难处。
记者在各地计划生育协会采访时还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对救助贫困母亲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支持力度不够。按照惯例,在确定救助项目后,地方政府应当按照救助资金的同等规模予以配套。但一些地方政府在配套资金的提供上还不够及时与到位。记者在有的县采访,有关数字看不出配套资金的踪影。许多地方至今没有设立“幸福工程”项目,除了救助资金规模有限以外,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由于工作经费的缺乏,导致“幸福工程”的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不高。据有关调查,“幸福工程”的社会认知度只在38%左右。对外宣传不足,筹资数额较低,工作经费缺乏,严重制约着“幸福工程”的发展。
给贫困母亲一个撬起幸福的支点,让和谐幸福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贫困母亲的面庞
从三峡库区到黄土高原,从每一个贫困母亲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哀怨的眼泪,更有一种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翘盼。
著名社会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于全兴,自2001年开始,16次只身前往西部贫困地区,跋山涉水,顶风冒雪,足迹遍布中国西部11个省市,走访了70个国家级贫困县、123个乡镇、203个村寨,采访了720多位贫困母亲。他以一个摄影师的亲历,见证了中国西部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他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关注“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幸福工程”组委会副主任赵炳礼对记者说:要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和抓好“幸福工程”,切实把开展“幸福工程”作为新时期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口计生系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际举措、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一项慈善事业,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母亲的贫困,一定意义上就是民族的贫困。贫困母亲需要社会的关注,救助贫困母亲需要人人献出爱心。给她们一个支点吧!有了你我的热情与关爱,她们一定能够撬起幸福的彼端,让我们的社会普照和谐幸福的阳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