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一场特别的干部素质“考试”正在成都市青羊区进行。
下午5点左右,区政府办第七秘书科科长王林先拿到了自己的“试卷”,上面只有一道题:如何看待虚拟网络?——20分钟后,他就要走进考场,向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市委党校专家等6人组成的评委团当面阐述自己的答案。
“不搞笔试搞面试,不考理论考热点,这样的素质测试方式我第一次遇到。”担任评委的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康超光认为,青羊区的做法是对干部队伍选拔、测试方式的一种创新和探讨。
“海选”+“PK” 选拔方式更科学 测试方式与以往不同,测试内容也有所变化。云南“躲猫猫”事件的问题何在、对山寨产品你有什么看法……这些耳熟能详的热点话题出现在后备干部选拔考试中,让应考人员感到“很新鲜”。
青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旭解释说,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在考核标准上却内藏玄机,“这要求应试人员平时对实事热点有所了解,知识面广泛,还要有独立分析和思考能力,能提出有高度和深度的见解。”
在林旭看来,以往的干部选拔考评,考的往往是政治理论知识等“死”能力,考不出干部的真实水平。而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关注和把握、对社会热点的思考和分析、以及相应的表达和解决能力,才是一名党政机关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他特意在此次的后备干部选拔中设置了这个“PK”环节。
进入PK环节的这209名推荐人选也都是各个单位以“海选”方式推选出的,“组织部向各个单位公开参选条件,只要资历符合,都可以参与单位的无记名投票或公开选拔。”
“个性化培养”+“动态跟踪” 培养管理更规范 经过2轮筛选后,将有150人从209名推荐人选中筛选出来,被纳入该区的后备干部人才库。
“对于区管后备干部,组织部已经联合单位党委,制定了明确的培训计划。”林旭介绍说,组织部将针对各个后备干部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供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平台,“比如谁表达能力有缺陷,就以轮岗、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对他进行锻炼。”
然而,青羊区的后备干部并不是“铁饭碗”。该区将按期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考核、回访,实行动态管理,一旦有人考核不合格,或者发生重大工作失误、违纪,都会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日前,《青羊区区管后备干部工作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一套规范的后备干部推荐、选拔、管理、任用体系正在形成。康超光表示,“这是对干部队伍建设方式的一种探讨,有利于推动干部自我锻炼和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秦震夏丽莎)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