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7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边缘性人格的自杀自伤病患是急诊的老面孔,动辄割腕吞药,严重时照三餐自残,亲友医师也受不了,马偕医院引进新的治疗模式,能减少患者的自杀次数。
精神科主治刘珣瑛指出,边缘性人格的精神疾患最极端的案例是同一天3次自杀分别被送往台大、马偕、亚东医院,这类的病人可能合并轻郁、重郁或焦虑,的确需要药物治疗,但是药物的疗效有限。
马偕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吴书仪今天指出,这些边缘性人格患者占精神科疾病的5%,由于会被送到马偕医院自杀防治中心的病人多半情况比较严重,这类比例可高达2成。
吴书仪曾遇到这类病患情绪失控到拿着刀上门诊,由于病人在门诊重复吐苦水,出了门诊又陷于自杀自残的行为模式,常常吓跑朋友,亲人难以承受,也令医师气馁,病人往往要看到6个医师才会找到固定就医对象。
马偕医院在2006年1月成立“辩证行为治疗技巧训练门诊”,让病人在为期16周的疗程内,以药物搭配行为认知的团体及个别治疗、电话追踪等,吴书仪形容,这样病患走出门诊后,遇有问题还有求助管道以及支持团体,不易产生“没有明天”的念头,因此不易落入自杀自残的旧行为模式。
院方以此治疗模式展开77场、656人次的治疗结果发现,病人从每月自杀自伤送急诊2次减少为0.1次,企图自杀行为从1次降为0.2次,贝克忧郁量表分数从90分降为50分,贝克焦虑量表分数从52分降为42.5分,显示自杀自伤的行为减少。
刘珣瑛形容,病人在接受治疗后,重新学习如何调适情绪,对医师而言也像养个孩子,吴书仪也以那位经常自杀的太太为例,这位太太在治疗的头半年还会割腕,之后到现在1年半就不再自杀,只要固定回诊即可。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