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施粥摊”,由谁来埋单?
网友发帖展示在温州看到的和谐一幕:在温州华盖山的山脚下,一个施粥摊正在给穷人施粥。有网友称,这样的站点在温州很多,都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在帮忙,卫生的话也可以放心,都是现场消毒。
看到这则新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一阵暖流涌上心头,的确,冬天来了,社会太需要这样的热心人了!温州的“施粥摊”在网上引发热议,足见社会公众都热切关注这一“新生事物”,并期待着能够向其他地区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在饥肠辘辘之时喝一碗免费的热粥暖暖身子。有网友倡议“我们应该为他们捐款,让这个施粥摊可以长时间开下去,因为这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还会维持较长时间,大家共渡难关。”笔者非常赞同这一建议,不过,推广“施粥摊”,由谁来埋单呢?
要看到,温州的“施粥摊”旁有一“捐献名单”,是一些有善心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用他们的绵薄之力来帮助穷人,而要使“施粥摊”能够在其他地方扎下根,维持下去,仅靠民众自发捐款显然是杯水车薪,而且会增加成本。由此想到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由于时局动荡,无法从商,而在一次灾民潮中,他毅然决定,倾家荡产为十万饥民开设粥场。那么,能否出现“当代乔致庸”,就看现实生活中的富人群体是否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施粥摊”的行列中来了。也许有的富豪对此不屑一顾,觉得送几碗薄粥,几碟小菜没没什么声响,与动辄成千上万的慈善捐款相比是小菜一碟。可“莫以善小而不为”,小善不为又如何能为大善?当下有人需要帮助,何不伸出手帮一把,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让富人成为“施粥摊”的主要捐助者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参与,只是政府部门不便直接摆摊设点,但仍大有作为。“施粥摊” 如果能推广到全国的车站、码头、街道、工地,那么各地的公安、城管、卫生防疫等部门就应及时介入,保障其有序运行,这样做不仅无损于政府形象,而且更能体现政府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其意义不在“送温暖活动”之下。这样一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施粥摊”一路走好,饥寒者吃暖吃饱。 梁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