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成经济危机下众矢之的 好还是坏?
2009年4月2日《经济学人》印刷版封面故事
导读:在全球经济严重受挫的今天,富人成为了众矢之的,但一味地攻击富人对谁都没有好处。爱丁堡:人们用石头砸碎了银行家的窗户。法国:公司老板被员工扣为人质。美国:议员提出了对高管奖金征收90%税率的议案。英国:在20国集团领导人赶往伦敦召开峰会之时,又爆发了骚乱。一场社会态度的重大变革正在悄然登场,世界政治和经济可能会受到深刻的影响。
当然,富人并不是目前民粹主义攻击的唯一目标。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迁怒于政客、银行家、还有移民。但是,新一轮的怒潮正直指新一代为富不仁的大富豪。现在受攻击的对象比罗斯福年代要多得多,他们大多数是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但此次运动的主题与当时“镀金时代”末期大同小异: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贪婪的富人们骗取了本该属于劳动阶层应得的那部分财富。
人们熟知的一些骗术有:旁氏骗局(一种最古老又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传销骗局的变体,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贿赂政客完成利己的交易。在现实操作中有各种灰色地带,即富人把现金藏匿在避税天堂,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得税法偏袒他们的利益。然而,真正激起人们对富人行为千层怒的是他们的两项罪名。
两个大罪名
富人受到的第一项指控是,富人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 -- 怎么着都是他们赢。经纪人和基金经理
们通过投机从他人钱财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但他们把总公司搞垮后,却最终由纳税人为他们买单。货币政策加剧了这种不对称性:在市场萎靡时,中央银行往往通过降息来挽救他们。
第二项指控是,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并没有任何有益的事情。他们不像那些创建微软或谷歌的企业家那样做些贡献,而是只是在一个体系内不断地转移金钱,最后唯一的获益人成了他们自己。金钱流动的越快,金融部门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随着金融的膨胀,银行繁荣起来了,大得到了不能破产的地步,以至于他们摇摇欲坠的时候,纳税人就得帮他们一把。
这两项指控如影随形,但是第二项指控理由不充分。拯救银行业的成本虽然昂贵,但从本质上看,金融并无不良之处。即使在有漏洞的情况下,更富流动性的市场还是给其他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利润。融资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家们更容易投资、创新、并保护自己免于利率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试图把金融家从企业家行列中分离出来是不明智的,这样做会导致两败俱伤。
第一项指控也未得到完全证明,因为有的银行家在银行破产时确实赔了。金融确实有变质的地方:冒险者获得巨额回报是资本主义的一项基本交易,但如果让纳税人收拾烂摊子的话,这桩交易就会引起民愤了。
是纠正错误和改变行为方式的时候了
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经济过度膨胀之后往往会迎来变革:罗斯福将改革矛头对准垄断,随后不久,国会开始引入联邦所得税。资本主义的天才之处在于它能够适时地自我调整。
事实上,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自我修正了。富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富有,他们已经损失了全部财产的四分之一。不平等现象也在减少。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规模在缩小。私募股权集团正在努力为并购融资。经历了市场的动荡不定后,银行将不再那么热衷于交易。就连炫耀性消费也在变化:奢侈品购物网站Net-a-porter也开始用牛皮纸给顾客寄送定制时装了。
然而,光靠市场的自我修正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国家一夜之间负债累累,因此提交税收是不可避免的措施。但是决策者必须小心谨慎。立即提高税收不是一个明智的政策,因为目前市场需要财政刺激。即使政府要筹资,也应首先放弃减税政策,并扭转非精英主义措施(比如布什政府推行的取消遗产税),而不是提高所得税率,以惩罚富人。如果把富人榨干了,经济也就失去了活力。
对于总是一方赢的资本主义来说,不对称问题应有所减少。原因是,要使金融系统更安全,就需要变化规则,新规则将剔除不合理的利润。鉴于反周期投资的要求,银行必须在经济情况良好的时候做足储备,银行将没有太多的现金分流到高管的奖金中。很多让银行窃喜的利润源于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现在各国政府都在弥补这些漏洞。如果中央银行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密切关注资产市场,那么大部分泡沫将不复存在。把大银行看作公益事业部门,它们就赚不了那么多钱了。
遏制过度的财富将是使资本主义更好的政策的一个负面影响。这些措施不会成为改革的主旋律,但总比拿富人开刀要强。富人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但是要记住,在你搬起石头砸他们的时候,往往会砸到自己的脚。
(青云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