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小宏
新医改方案提出:全国三年内将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建设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昨(7)日下午,记者走进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不少居民正在这里看病,一位姓张的市民告诉记者,选择在社区卫生中心看病是因为比大医院便宜。
为了鼓励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尽量选择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成都市在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中,对各类医院的门槛费和报销比例做出了规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价格更低。比如,城镇职工住院或办理特殊疾病门诊的门槛费为160元,城乡居民的门槛费仅有100元;与之相比,一级医院为200元,二级医院为400元,三级医院为800元。同时,城镇职工的报销比例达95%,超过50岁年龄的还可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城乡居民按一、二、三档报销,比例分别为60%、80%、85%,学生儿童报销比例为80%。以中心为例,这里的药品也比普通医院价低15%。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伟介绍,在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为新生儿免费接种疫苗,进行妇女保健检查,中医康复治疗等,更多针对的是社区居民所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帮助居民了解保健知识,防治疾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专门的“家庭医生”,分片区为居民上门“把脉”,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并定期开展保健知识讲座。
据了解,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成都市要建成28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都市卫生局相关人士介绍,建立这么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的就是要形成基本医疗首诊在社区、疑难重症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疾病“守门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居民小病已选择就近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