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8日讯(记者谢媛媛、崔雷、宋阳、陈健)人民网IT频道举办的确“新舞台、新未来——中国3G元年畅想”系列访谈进行到了第三期,4月7日,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经济学博士陈金桥。
专访内容如下:
主持人:2009年被媒体称为“中国3G元年”,我们很高兴能邀请到您在这里谈谈有关3G的话题。3G对于拉动中国市场内需,促进通信企业发展方面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吗?
陈金桥:因为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初已经正式发放了三张3G牌照,意味着中国正式启动了3G产业。3G在中国的准备期比较长,从决策、技术实验到最后的正式发放牌照经历了八年多的时间。这次政府一共发放了三张3G牌照。由于中国目前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通信市场了,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意味着大规模的投资。我们初步估计,三年将形成4千亿的投资规模,这个投资将起到新增就业、扩大能力、产出等等方面的作用,也会使得设备厂商收入增加。
最重要的是,由于3G启动,广大老百姓可以享受到一种更快捷的、更快的带宽以及连接服务,同时,这个服务也更价廉物美。我想3G的正式商用,对中国经济而言,不管是对扩大产出,促进就业,让消费者利益增加,都是有非常大好处。
3G技术不仅继承2G,但是也面向未来,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也在研发中,很快就会形成正式的国际标准。预计在全球市场内,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会在2010年投入4G商用。3G技术在中国的商用意味着中国在方面进入了快车道,这与全球基本同步,中国建立了面向下一代技术的基本起点。
在对生活改变方面,在中国,三年以后可能有8亿多的手机用户。用户只要拥有3G终端,很快就能进入3G网络。你所享受到的服务完全不同于2G时代。手机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是一个多媒体、智能信息技术终端。
可能也有人提出疑问,这样的话是不是意味着3G会很贵?大家不要误解,即使启动3G,3G也是多元化的3G,是多层次的,有平民化的普及,也有高级化的应用。我们推进3G就是为了向更高级化的方向发展,3G只是起点而已。我想这是3G技术革新对整个产业、整个社会的意义所在。
对于业内的研究专家来讲,我们更关注长远的社会经济意义,而不是眼前简简单单地几点:有几千亿的产出,多少投资,和吸纳多少就业,这些东西肯定都是有的,但从面向未来来的角度来讲,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主持人:对每个国家而言,3G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有一些共性,还会体现很多的本地特色,您觉得在中国3G技术的应用会产生哪些与国外不同的特色发展方式和特色业务?
陈金桥:在业内讨论,各国启动3G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有没有一个“应用”,通俗一点讲,就是老百姓特别喜欢、愿意为它付费的业务。对老百姓来讲,这会用起来非常方便,对服务提供商而言,能够带来大量的收入和利润。
特色应用一定要与本国市场相结合,本土化的应用是有民族特色的、有文化背景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同样是搞一个无线宽带高速网络平台,这里承载的可能是游戏,可能是音乐,也可能是商务活动,看你喜欢什么。
如果这个网络更多地为消费者娱乐服务,我们说这个网络的生产性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它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加更多的产出,可以促进社会结构的改进,比如可开通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可以使得中国民众的知识性资源的充分共享,受教育程度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是对民族素质的提升,这都算特色业务。但是这种特色业务不是本土化的,国际上别的国家也是这么做的。
说到个性问题,特别是基于3G网络未来的本地化信息定制,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比如新疆、内蒙古、西藏那些地方完全可以开发本地民族语言和本地民族风俗的信息内容服务,当然,汉族人可能并不太习惯。平台有了、工具有了,怎么利用是取决于后期的业务开发能力和集成能力,这一点不是由运营商决定的,是由千千万万个别企业,就是我们所说的SP、CP,就是所谓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和业务服务提供商,这些众多的中小企业将决定本地特色服务。
我个人认为,未来可能会有很好应用的是在教育方面。在中小学课外教育和培训方面,我认为利用3G无线网络宽带平台可以使得成本大大地下降,可以使接入更加方便。中国很多家长都属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素质教育,得到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中城市多边远城市小。
有了3G,教育部等部委,可以把优质的信息资源非常快速地、廉价地推送到每个人的终端手上。这和广播电视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因为使用方式的不一样。所以,3G打开一个窗口,世界就在你的口袋里。再比如,业界有一句话,叫把互联网装入口袋。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是知识和信息的海洋。如果把互联网装进口袋,意味着身边多了很多东西,你的生活从此不一样。
关于特色服务服务方面,如果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比较,或者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的话,由于宗教的习惯,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服务往往是以地域为特色的。再比如,中西部地区和中国的东部沿海可能是不一样的,东部沿海可能对商务功能比较看重,中西部地区喜欢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等等这些东西,我想这些东西都不是问题。未来省一级的运营商都会推出特色品牌的特色服务,这些特色服务量级就不是个位数的量级,而是百位数甚至千位数的量级,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几年能够看到的。
主持人:目前中国3G处于网络建设阶段,从前期的发展情况来看,您觉得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表现如何?他们应该如何弥补自己的短板?
陈金桥:这个问题也是普通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距离发牌照时间还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做了大量的事情。我觉得首先是政府在积极推动。这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我们了解到,各级地方政府在3G发牌以后,对各地网络运营商建设非常关注,因为这其中纳入了当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信部这边更重视。电信运营商总部对3G已经有严密的、周详的年度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开工,开工到什么程度,开通多少城市,地区要覆盖多少人口,今年要发展多少用户。当然,我们作为外部人员,不掌握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
概括了说,第一,运营商态度积极。第二,政府积极推动。第三目前进展非常顺利。第四,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终端环节。
不过,中国移动承建的TD——CDMA到目前为至,终端款数低于100数量级。而WCDMA,很多国家在用这个技术标准,终端有几千款。这对中国移动的发展业务是不太有利的。同样,中国电信发展的C网也面临问题,因为C网在技术上产生衰退,很多企业已经脱离了这个阵营了,因此也面临一些问题,只不过难度低一些。
关于3G网络目前的建设进度,第一,顺利;第二,比我们预期要快。运营商很着急,刚才提到,大家都在赶进度,大家都希望能够把网络尽快铺好。但是,要把网络尽快建好受几个因素影响:有没有钱,能不能拿出大部分的钱来投资、采购设备;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设备能够及时供货到位;网络建设速度还与基站的建设速度、基站的选址有关,在农村中,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核心或者很关键的问题,但是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中心城市里面,可利用的站址和资源很少,而且成本很高,尤其是老城区,其实挺困难的。
所以,在这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年的5?17是一个点,到今年国庆前又是一个点,年底前又是一个点,这几个点他们会推出大规模的商业或是促销计划。
总的来讲网络建设不是一个大问题,进展是比较顺利的,而且大家在赶进度,比预期的快。
主持人:普通消费者会是否能很快享受到成熟的3G网络。
陈金桥:中国电信C网已经宣布了在江苏试商用,前两天,在北京,C网的EV-DO网已经覆盖了北京五环以内的主城区。3G手机买来不是摆设,我们可以高速上网,可以用手机音乐下载,可以看电视等等,距离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国内一线城市3G网都具备开通的条件。
3G本身需要一个建设周期,像中国这么一个国家,开通全国性的商用网络至少需要6个月到9个月的时间。根据目前的情况,三家运营商都做了准备,包括采购的商业谈判,网络设计和规划,应该说比我们预期的正常速度快,而且比国外的建设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消费者不用着急,慢工出细活,不用担心它慢,因为运营商在比赛,太快了也不好。太快了,不见得有像2G那样好的室内覆盖,在建筑物下面、停车场就信号就不会很好,在密闭的交通工具里面也不会太好。运营商希望交出的答卷是完美的答卷。
中国几家移动运营商在2G时代已经是全球最好、规模最大的运营商之一,尤其是中国移动,可以说是全球NO.1。中国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这么多的人口,中国移动基本做到无缝覆盖,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有海面都有覆盖,平时城市里面的地下空间都没有盲区,这是很难得的。
进入3G之后,消费者如仍然想享受这样的服务,是需要时间的。就基本覆盖而言,应该三四个月就做完了,但是还要优化、要改进,要增强覆盖率。不知道主持人有没有这个体验,当你在北京西单、王府井等等这些人口密集的地方,用2G网络的时候,你会发现手机很难打。为什么?信道有限,这样,用户体验就不会太好。我们希望三大运营商做出来的结果是一次呼叫成功率在90%以上。不要呼叫半天都呼叫不上,还要等半天,这样感觉就不太好。
主持人:在TD方面,一些大的跨国设备企业一开始的时候很多都在持观望态度,但是从目前来看,他们的观念也在慢慢转变。我们从TD前期的招标情况来看,国内的企业占了绝对的优势。现在国外跨国企业的觉醒,是否会改变TD产业利益分配的格局?从中国通信产业的全局来看,这是不是会改变中国国内企业的既得利益?
陈金桥:这个问题很好。TD是一个国际标准,而且也是三大国际标准里面比较早具备商用能力的标准。欧美跨国厂商实力比较强,但在前期,他们的精力、资源主要是投入在WCDMA2000方面,没有把太多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到TD-CDMA研发上。
不管是TD的研发,还是TD方面的制造,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厂商。到了后期,尤其是发牌以后,中国移动加速扩大招标,现在已经进入第三期实施阶段,第四期也在酝酿当中。跨国厂商感觉压力特别巨大。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TD,要把中国本土制造的国际标准推向世界,因此推出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第二,更大的原因是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承建和运营TD。中国单一国家的市场容量有可能超过欧洲整个一个州,这对跨国的欧美厂商来讲,是一个特别巨大的不能放弃的机会,哪怕中国移动TD只占3G三分之一的规模,那也是巨大的规模。从两个原因来看,跨国厂商参与研发制造,也是可能的,当然中国运营商也欢迎。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并不会从根本上冲击到这个格局。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厂商有先发之力。第二,自主产权的技术掌握在中国厂商手里。跨国厂商毕竟是多头投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WCDMA方面,还有一部分放在CDMA2000方面,在TD——CDMA的研发方面没有中国企业那么专注。欧美的跨国公司将会扮演一个积极的力量,有一部分会被他们拿走。
现在,TD终端可选择的种类太少,而且没有中间品种,所谓中间品种就是1000块钱到2500块钱的,大部分用户用的都是这样的手机。中国移动拿出6亿人民币,建立TD——CDMA终端设备激励基金,鼓励、欢迎、邀请欧美大的一流阵营的企业来做TD的终端,加速TD终端的产业化步伐。未来可能有大量的用户涌进来。
一个开放的合作的产业链是不能拒绝外国企业进入的,因为它帮你缩短产业化的周期,但是欧美的跨国公司会不会一举占据主导地位?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个人认为他们是扮演影响力的角色。他们会加速TD终端设备的成熟和繁荣,但是他们不可能占据特别大的份额。
主持人:最近新任TCLCEO杨欣平参加中国企业高峰论坛时提出,大力发展3G应用增值服务才是3G产业未来的希望,您怎么看?
陈金桥:我觉得这位高管观点非常正确,我个人很赞成这个观点。他看到了通信的主要潮流,就是市场需求的高级化。我们已经逐渐从语音业务需求转向数据多媒体信息服务需求。今天,中国所有运营商的收入,按照统计数据来看,65%到70%来自于语音业务收入,30%来自于非语音业务收入。3G上网之后,恐怕用不了几年,这个比例就会倒过来。多长时间倒过来,就要看转化速度有多快。换句话说,未来30%是语音消费,70%是非语音消费,这个70%包括数据多媒体信息消费。在正式启动3G之前,像北京、上海这些经济发达城市,折算下来每一分钟的语音业务要收2毛多钱,比工信部公布的标准资费每分钟4毛钱低一半。语音业务在整个资费套餐包里面越来越廉价,在运营商收入结构里面的比重越来越低。这时候,运营商为了适应这个趋势,就会推动业务的高级化,推动需求的升级换代。
业务高级化靠什么?就是这个TCL高管层所提到的3G增值服务。只有做增值服务,才能打开一个新的市场窗口。我拿手机可以查信息、做导航、学英语、找工作,一句话,把互联网装进口袋,我拥有它就拥有了一个进入知识海洋的最佳入口,这是多好的事情。但要实现这个东西,运营商不能给你提供,要靠几万家、数十万家增值企业进来,把这个平台搭建起来,把这个服务提供出来,做成各种包,便于访问。
所以未来3G运营商要有整合这些中小企业的能力,把有价值的信息做分销,发放给感兴趣的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是学生家长,他需要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你是艺术家,他需要掌握的是原创音乐作曲作品。你如果是一个商务人士,你最需要的是实时的金融信息、股票信息。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讲价值完全不同。3G关键在于增值服务。否则,我们也没有必要做3G了。
主持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TD业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使中国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陈老师是否认为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陈金桥:不仅是我个人这么认为,所有的产业界人士都认识到,包括普通消费者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今天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中国是世界工厂,或者说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一方面我们为此感到很光荣,另一方面我们很疑惑,我们永远是这样的角色吗?如果永远是世界工厂,做装配线、制作中心,就意味着你在全球分工体系里面永远处于底层。革新、创新带来的是什么?就是带来知识性的产品,带来模式的改变,带来的是知识产权,带来的是价值链高端的东西。
另外,各位朋友听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比较企业的竞争力,什么是一流企业,什么是二流企业,什么是三流企业,什么是四流企业,标准是什么?大家都说四流企业卖资源,比如卖石油、煤炭,完全是从地里面挖出来的,老天比较青睐它,自然资源禀赋比别人好。但卖这个东西有一个穷尽的时候,卖完了怎么办,这是四流企业,没有任何独特的创造力。三流企业卖产品,我这个工艺是独特的,有一些附加值,这时候我变成三流企业了。但是这个东西竞争很激烈,你能加工,我也能加工,你的加工也不是很独特的。二流企业卖服务,卖品牌。这是什么含义呢?凡是我们公司提供的东西,不仅是卖有形的商品,还包括后续的服务,我的品牌就意味着信赖。比如日本有一家著名的汽车品牌——丰田公司,丰田公司的汽车就有质量的承诺。这就是卖品牌。同样,一双耐克运动鞋,相当于浙江、江苏普通作坊的几十双运动鞋。为什么卖那么贵?卖几十块钱没有人去买,它那个卖上千块钱都有人买,品牌价值体现了。当然这不是最顶端的。最顶端的是一流企业,卖创意、卖标准。就是说,越往上,价值链越高端,分得的利润越多,但是越虚、越灵活。
我们国家有一个创新战略,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升自己国际竞争能力的时候,也把创新作为主要的手段。中国的通信行业一直沐浴在创新的氛围中,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我们每一次升级换代,比如二级到三级的跨越,就是整体技术的创新、更新换代,都带来带宽的提升,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这是系统的创新。TD——CDMA对我们国家创新战略而言,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我们的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有重大突破。我们以此为出发点,未来会不会形成一个链式的创新,一个接一个地突破,形成群体突破?如果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永久性地改变目前在国际中比较低层次的分工。我们老是扮演一个装配线,扮演一个加工工厂的角色,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成为神经中枢,我们要占据制高点。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金桥:必然趋势,但是你没有到这个阶段就没法说这个话。美国IBM基本上完全转型了,已经把一般性的产品整体出卖了,包括PC,现在包括它的服务器都已经做得比较少了。现在它卖什么?卖的是解决方案。
主持人:三大运营商近期出了08年的财报,从财报的情况看,中国移动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的,在3G启动初期,您认为有无必要加强不对称监管?
陈金桥:不对称监管不只是针对3G市场而言的。在过去五六年间,中国移动处在市场的空窗期,就是说只有它和中国联通两家竞争,而且中国联通相对比较弱小,所以它利用这个市场的空窗期,高速积累,形成巨大的领先优势。
在3G的起步期,中国移动仍然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个优势主要是二点:一点是庞大的用户效应,六亿五千万里面它占四亿三,占了70%左右。第二,特别好的支撑体系,渠道很强。渠道是决定用户数的,别的运营商与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电信重组和发放牌照之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还是有一定实力差距的,各自的资源也不一样。中国移动最强的是2G移动通信,是3G上不是最强的。在现在,他的盈利能力上比较强大,别的企业有亏损。刚才主持人提到发展3G以后,中国有没有必要加强不对称监管,我个人感觉要区别对待。
对于3G,不管就什么技术标准,整体创新都就希望它能够迅速、顺利地发展。对中国移动所运营的TD——CDMA,由于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的技术,所以政府的鼓励政策附赠得比较多。2月份,上面刚刚公布了15项措施,目前正在落实。
对于中国移动的存量优势,政府要考虑给予必要的管制。主要目的是平衡竞争力量,使得其他的运营商能够有与它叫板的机会,能够稍微较得上劲。
管制机构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它的影响力,这样避免它滥用自己的市场优势,避免它过于依靠自己过去的优势。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一部分削弱中国移动在2G市场的优势,另外逼迫中国移动尽快向3G前移。从2G往3G前移不实施所谓的非对等管制。非对等管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针对的对象和领域是有限制的。应避免出现弱势运营商对管制的过度依赖。
主持人:3G时代的电信资费政策会坚持一个什么样的原则?陈老师刚刚也讲了,现在2G时代的资费已经很便宜了,和2G时代相比,3G的资费服务有什么特色?
陈金桥:有三个特点:
第一,由于3G时代来临之后,电信业务的种类更繁多,每个运营商都可以提供很多标准业务加很多选择性业务,这样就会形成很多组合,我们感觉资费的定价方式更加复杂化,比现在的还要复杂。
第二,将会以企业定价为准。政府的指导价有没有,还是会有的,但是那个属于指导价,主要还是依靠供求关系决定。
第三,定价形式将会多种形式。过去长期采用的比较单一的按时长定价,一般来讲,某个业务消费的时间越长,付的费用越多。数据方面我们参考结合时间、流量的定价。比如,三个小时是五块钱,一个月包多少流量,或者时长不超过三个小时,既按时间又按流量来计算。这是对非语音业务。3G时代的业务资费会怎么样?我感觉,3G业务计费,这些方式都会用,既有单独按时间计价的,也有按流量计价的,也有把两者综合起来的。但是更多、更普遍的方式是各种套餐包网。各种套餐包网你可以定制。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组合需求。比如我是一个学生,我特别喜欢上网,或者我是一个职业网络游戏玩家,我特别喜欢玩网络游戏,在资费包里就会选择这个消费多一些的。我打电话的时间并不多,语音业务少一点没有关系,我自己组合。我们把它叫做用户参与选择定制。不仅定制业务,而且可以定制套餐,这是更大的进步。
我们说的是趋势,运营商刚开始做不到。运营商的系统暂时不支持,用户太多了。用户消费需求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让每个人都参与定制,运营商会感觉头绪太多。运营商在3G初期支持的还是标准化套餐。就是我给你打很多业务包,按照不同的金额,考虑到不同的档次,让你自己选。换句话说,还是一对多的选择,有很多方案,你自己选一个。多对多不一样,多对多就是所有用户参与定制,把不同的套餐组合起来,我选择一个包。这个管理难度很大。
第四,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资费的平均水平是否还会继续下降。随着3G时代的来临,语音收入贡献越来越低,从现在的70%,可能会逐步滑落到20%、30%,意味着即使用户的语音消费量不断地增长,但消费水平会比现在更低。我们估计,比现在再低20%、30%是很有可能的。
主持人:有关《电信法》的问题,业内人士也非常关注。《电信法》的立法核心是什么?对产业界会产生什么影响?《电信法》到底什么时候能颁布呢?
陈金桥:因为我不是搞法律的专家,本身也没有参与到法律的起草,但是前期参加过一些研究工作、准备工作。我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从各国的情况来看,《电信法》最基本的核心理念就是,它作为一个行业的根本大法,就是为保护公平的竞争秩序,为电信产业和电信市场的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确立一个公平的规则,奠定一个很好的制度框架、一个基础,这是电信法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规则,这就是立法思想。绝对不能搞垄断,而且绝对要用正常的竞争手段,不能侵犯消费者利益。
《电信法》在各国被倾向于作为管制法。就是因为它会赋予管制机构很多权利,可以干预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投资、分配资源,但是前提都是你要通过依法有序的程序行使你的权利,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市场竞争活力,而不是替代竞争。我想这是电信法基本的思想和理念。
在咱们国家,《电信法》的立法准备工作非常长。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原信息产业部、现在的工信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电信业立法的准备工作。这期间先后形成了几个版本的电信法草稿。最近的一个版本是2004年底交出去,由信产部交到国务院法制办的一个版本,那个版本一直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2005到2008,差不多四年的时间,还在各个部委、领域、地方、专家征求意见。
今年到明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到位,工信部成立,《电信法》重新进入立法的程序被提上了日程。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程序,即使今年顺利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我个人估计,最乐观恐怕也得到今年年底或者到明年才有可能有正果,而且前提是这里面的内容各方没有太多的分歧,如果有的话,说不定还会继续延误。
作为产业界人士,我们特别盼望《电信法》这个行业根本大法尽快出台。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融合,互联网与电信网已经彼此交融,未来广播电信网也会三网融合,越来越密切,原来的电信条例根本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它覆盖的范围非常窄。如果这个法不出,在缺乏一个根本大法的指导之下,严重一点说,会使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陷入无序状态。所以很多业内人士很期待,或者说有一些焦虑,就是希望能够尽快地求同存异,大的原则我们同意了,一些基本的细节就不要过多争执了,这样加速立法的进程。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