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明天去扫墓,大家一定要多穿点,别冻着了!”
“今天的主题班会太感人了。革命先烈的故事真让人感动。我再上传几个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高兴,月考没考好,好没面子哦。有点害怕上课了。”一位同学在博客上表达着郁闷。
“听过这句话吗,"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失败可不代表最终的失败,拿出你的勇气来!”老师赶忙跟着留言。
“背单词有什么妙招,拜求中!”
“博主,您好!我是小智妈妈,我可以和同学们一同参加社区义务活动吗?”
两年前,万全道小学的老师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每天放学后学生们总是成群结伙地去网吧上网聊天,而学生们遇到难题时,常常既不告诉家长也不请教老师,而是私下解决,这样一来,打架、争斗的事件就难免发生。能不能采取一种学生们喜欢的沟通方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绿色上网?老师们发现现在的孩子都喜欢上网写博客,在这种虚拟空间中,他们可放心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爱心课堂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然而,现代信息特别是网络,在提供大量信息、知识,并缩短了时空界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有害的信息,它们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有着四十多年教龄的和平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吴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网络低俗之风的盛行,青少年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互联网环境日益重要,甚至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多管齐下,疏堵结合,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当前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中之重。
”和平区文明办副主任吕东明介绍,日前和平区召开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专项工作会,按照市文明委下发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任务分工》,结合和平区实际,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责任机制,细化分解任务,制定下发了《和平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任务指标分解》,分为7大类22项61条指标,涉及20个责任部门。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对全区网吧、彩票投注站点和文化娱乐场所展开全面细致的排查摸底,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关工委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组成“五老”网吧监督员,对未成年人进网吧进行监督;同时,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盗版教材的稽查。
据了解,为切实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营造文明、优质、安全、有序的绿色网络环境,近年来,和平区文明办联合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启动校园“绿色网室”工程。其建设标准为:软硬件设备合格,网络接入畅通,技术手段能过滤不良信息,专人全程监管,开放时间相对固定,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健康,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上网需求。目前,和平区所有中小学校都开放“绿色网络”,提供电脑给学生校内免费上网,上网实名登记的学生达到3万余人。和平区为此每年投入1200万元。根据各所学校反馈的信息,绿色网络开放后,学生到校外经营性网吧上网的人数呈直线下降之势。
学生园地
教师心语
家长感言
班班有博客 有事博上说
从2006年11月24日,万全道小学五年七班建立的全校第一个班级博客开始,短短两年多,“班级博客”已经成为该校学生间、师生间、老师和家长间最为便捷有效的沟通平台。目前全校69个班级班班有博客,上至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下至普通班级同学,甚至连外校学生、家长都可以在这里留言,近30万的点击率标志着“班级博客”在老师们、孩子们、家长们心中的重要性。
“经过深入地学习对比,我们看到博客与网站网页相比有着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博客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方便易用、更新简单、发布及时,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具有开放性和建设性,它传播情绪,更传播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万全道小学校长王浩介绍说,“五年七班博客的顺利成长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班级博客为班集体搭设了一个集班级管理、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三方沟通交流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是一个平等的德育平台。”
“如今提倡个性化教育,孩子也喜欢张扬个性,很多当面不能说、不好说的话都放到博客上去,博客发挥了我难以想象的威力。”今年已经63岁的返聘老教师郭燕秀告诉记者,几年前刚到万全道小学时根本就不知道网络是什么,现在经过学校的培训,年轻老师的帮助,已经能够熟悉掌握班级博客的使用方法,并切身地体会到博客在师生沟通中起到的神奇作用。
“博客不仅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一条通畅的路径,更为和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一种绝好的选择,家长们都忙,除了家长会很难有机会见面,打电话也没法详细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自从有了班级博客后,老师不断向家长们推荐,有博客的家长主动将自己的博客链接到博客圈中,没有博客的家长也每天上网进行浏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年轻的赵明老师介绍说,“一旦家长们发现孩子们的思想出现波动,就及时在博客上留言。这种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本报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马春霖
民警开博客 欢迎来聊聊
“别人看来很微不足道的事情,遇事的群众却很着急,在他们看来就是天大的事,有时一个关注的表情,一句暖人心的话,一句耐心的劝导就可能挽回一个家庭的幸福,拯救一个人的一生……”这番话摘自一个普通民警的网络博客,大家都管他叫“片警”。和平区劝业场街滨西社区警务室的民警张冉通过搭建“网络博客”增进警民互动,这在全市还是头一例。
张冉写的博客都是他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最新的一篇博客是他前天回复一个家长的疑问。
“孩子毕竟是孩子,再怎么嘱咐,也还是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人。”在和平区某商店上班的方女士说,“尽管她上班前总是一再叮嘱上三年级的儿子注意安全,但孩子周六日一个人在家,她的心总是悬着。”张冉给这位家长的回复中写道“学生们在假期里一是休息,二是安全,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功能,拓展孩子们在社区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家庭附近熟悉的社区参加各种游戏和健康活动。”
张冉说,他把工作经历写下来,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因为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建立了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电子警务网,网上有民警信箱、说说心里话、图片新闻、法制教育、防范招数、案例警示等专栏,可谓色彩缤纷,图文并茂。而“留言板”是张冉的得意之作,同学们可以随时向民警大哥咨询法律问题,遇到难题时还可以让民警大哥出出主意。
三年前,片警张冉创办了“校园电子警务室”,在网上给了同学们一个留言、聊天、说心里话的平台,如今他又首开片警写博客的先河,开了名为“我是片警”的博客,将他每天的生活、工作、趣闻等都写进了博客。
张冉说,之所以想开博客,是觉得通过网络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有些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他责任区内有劝业场小学、十一中学等学校,而张冉是这两所学校的校警。张冉在工作中发现,挂在学校的校警信箱几年来没有收到过一封信,同学们遇到难题时,既不告诉家长,也不请教老师,而是私下解决。这样一来,打架、争斗的事件就难免发生。能不能采取一种同学们喜欢的沟通方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知法懂法?张冉想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上网,在这种虚拟空间中,他们可以放心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一个警察开博客不是新闻,片警在网上解决社区疑难事,那可就是新闻了。”博友铃铛说。通过看博客,对如何文明上网、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人也通过博客加深了对片警的了解和理解。社区居民王先生说,以前不知道片警还会开博客,看完后不但对片警的工作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对一些自己平时上网不注意的事情也提高了警惕。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很多人都可以看到,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在这个“博客警务室”里,民警温情提示栏里叮嘱居民如何正确上网;“服务指南”中贴着实用的各学校网站的网址。有服务性很强的上网常识,也有博主的从警心得体会。自博客开通来,访问量已达万余人次,评论、留言不断。网友十二月的天空这样评价:“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社区民警充满人情味的一面,可以亲近,更值得信赖。以后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天津人的形象通过网络展现出来。”
张冉说,开博正是想让更多人参与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中来,达成与他们的心灵相通。“我们是在用心经营,也希望更多人用真心与我们回应。”
网络辩论
指战群儒
传统的辩论会是以声音为载体,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您听说过“网上辩论会”吗?日前,和平区劝业场街滨西社区就成立了一个“网络辩论室”,以键盘为阵地,以文字为表现形式,在网上开起了辩论会。
滨西社区是一个拥有3200多名常住人口的居民区,退了休的大爷大娘们每天都要到社区活动室来聊聊天,探讨时下里大伙最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可是社区主任们发现,每天把社区活动室挤得满满当当的总是那老几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人”的加入。能不能采取一种居民们都喜欢的沟通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呢?社区的沈璐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老年人也喜欢上网,在这种虚拟的空间中,他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接受新鲜的事物。于是,社区里请来专业人士,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了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网络辩论室”。
“网络辩论室”可以同时容纳百余名社区居民和团队来参与辩论,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辩论会的目的是为了活跃文化气氛,增强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社区主任沈璐说:“"网络辩论室"每周都会更换一次辩论的主题,社区还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点评。现在,除了大爷大娘们在网络上"指战群儒"外,其他居民们下班回到家也开始参与网上"辩论",每天都能有数百条留言,甚至就连其他地方的网友在得知有"网络辩论室"后也纷纷加入其中。”
南市街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记者手记
用好网络双刃剑
如今的中小学生,只要条件具备,大多对网络喜好有加。谈起网络,立刻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诸如“QQ”、“BBS”、“MSN”等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们不得不感慨,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世界,影响着孩子,而这种影响,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同时,一些有害内容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90%的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网上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暴力游戏的宣传、网络的不真实感、黄色流毒的肆意,都对涉世不深、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要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我们是否要将网络一棍子打死呢?
事实上,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可能完全排斥网络,网络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等优点是无可比拟的,也都是“双刃剑”良性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万全道小学的班级博客、张冉警官的“校园电子警务室”和滨西社区的“网络辩论室”都是对绿色网络的积极探索。对于思维活跃、渴求新知、兴趣广泛的年轻人来说,不但要成为索取知识和信息的受众,还要成为信息、知识的发布者,进而成为网络文化的开拓者,从而使网络的积极性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