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杭州市交通管理部门试点规范市民拼车出行,成为国内第一个政府鼓励市民拼车出行的城市。一个月之后,这一政策在两个试点单位遭到冷遇:仅两人报名,没一对真正达成拼车意向,这与“拼车新政”讨论时的广受期待形成了鲜明对比。
拼车条件受质疑 要求双方都有车成最大制约 拼车的需求在城市里一直存在。照理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拼车更应该受到市民青睐。然而,在杭州两个试点施家花园和东部软件园,为什么仅有两人报名呢?
家住城西丹桂花园的波斯汗(网名)之前已有一年多的拼车经历。他每天上下班都需花费一小时,就买了辆小车。巧的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刚好同路,两人的办公楼只差了5分钟路程。“我有车,他没车,刚好拼车,对方每月付我200块油钱。不但大家实惠,堵车时还有人聊天,一举两得。”
而他这样“一举两得”的拼车,不在杭州政府的鼓励范围之内。目前杭州公布的拼车方案规定了3个前提:双方都有车、不涉及钱、自愿。波斯汗认为“必须双方都有车”这一条不太合理。都有车的话,谁会为省一点油费就拼车呢?而且要求“不涉及钱”,谁能无偿服务呢?
记者了解到,两个试点的私家车普及率较高。在施家花园,社区做了不少宣传工作,但一直没有接到报名信息。另一试点东部软件园,还在论坛上专门设了一个拼车版块,效果同样不佳。自3月4日接受报名以来,两个拼车试点各只有1人报名。
“想拼车的人,其实大多是没车的人。”波斯汗说,现在恰好把这部分最需要拼车的人排除在外。
杭州市交通局有关人士解释,有车的人为无车的人提供服务,就变成一种搭乘性质。既达不到减少私家车出行的目的,也容易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拼车名义从事非法营运。
拼车程序较繁琐 事故纠纷如何协调仍未明确 拼车的后顾之忧不少。首先是安全。拼车时万一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纠纷如何协调,责任如何界定?这一条,新政并未涉及。
一位私家车主提出,私车是个人空间,与拼车者发生摩擦怎么办?拼车无偿,但若一人开的是“宝马”,另一人开的是“普桑”,是否该贴补差价?
波斯汗认为,他能拼车一年多,一是方便,二是熟人。没有这两条,也很难坚持。“如果要绕路接送,再多给钱,我也不乐意。毕竟钱还是小事,买车就是为了方便。”很多有车族都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还有车主提出,如果无偿拼车,谁来约束彼此的行为?比如,这个月轮到自己开车,每天按时完成了接送任务,下个月轮到搭别人车的时候,如果车主刚好出差或有事,耽误几天,能不能向对方要补偿?拼车者的生活习惯不同,容易造成摩擦,这些都成为有车市民参与拼车的顾虑。
此外,拼车程序比较繁琐也令拼车族望而却步:首先需申请报名,填写“拼车人员信息登记表”,再统一由社区和园区管理委员会汇总、发布信息。“拼客”自愿“配对”成功后,将相关资料送往杭州市运管局备案,或根据双方意愿签署拼车协议。
于是出现一种声音:政府管错了。一名网友留言说:“对门邻居有车,我愿意付钱拼车,交通局怎么管?拼车登记备案制度,更有烦劳民众之嫌,就拼一两次车,谁愿意专门跑这一趟呢?”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