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不著文字,直指心性,讲求顿悟。创作者正是用音乐诠释了禅宗的一个“悟”字。整个音乐大典由水声、风声、林涛、虫鸣等自然界的声响组合在一起,表达了禅乐与大自然的和谐神韵。
这个音乐大典由《水乐》、《木乐》、《风乐》、《光乐》和《石乐》五个部分组成。《水乐》描绘了中国古典山水画《溪山行旅》的优美禅意。僧人们瀔水洗涮,洁净的水流上下卷腾,击出叮咚的悦耳乐声。
由水而起的禅乐声中,我们与僧人们一起坐禅,菩提达摩的身影在禅境里现出,浣纱的村姑从唐诗的意境中走来,菩提树的吟唱、空山雨后的的喧闹、僧与俗的对话,一切都在溪流声中化成清凉的禅意,流入了观众的心底。
《水乐》隐去,《木乐》声起。千年古刹木鱼声声,多声部的木鱼演奏,讲述了少林武僧成长的历程。传说中的牧羊女赶着羊群走来,那跪乳的羊羔在牧羊女怀中依偎,羊妈妈声声呼唤着自己孩子。歌声打破了木鱼的禅定,给这片佛国净土带来了人间的美好。禅,于是有了世俗的解释。
《风乐》是由达摩面壁开始的,讲述了千年古风的传承。在嵩山的实景间,以全新的方式演绎了少林武术——风铃、风拳、风棍和风旗。一时间,少林武术掀起了山岳林涛。观众在这风舞涛涌的高山峡谷中,感悟天地之大美。
只见武僧们隐入山岳,《光乐》随之奏响。雪景寒林、佛光塔影中,远逝的高僧在幻境中出现,向观众讲述禅宗的故事。春夏秋冬,季节在音乐声中轮回,梅花桩上的武僧似乎突破了生命的限制,向上伸展,化成天地精灵,飞翔于永恒。吉祥的佛灯映红了山谷,表达了禅宗对生命万物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