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朝鲜义勇队中的女队员。
抗日战争时期,在遍地烽烟的华北前线,活跃着一支由朝鲜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抗日队伍——朝鲜义勇队。他们以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国抗日军民一道,战日寇、抓敌特、散传单、阵前喊话,出生入死,谱写了一首国际主义的悲壮战歌。
艰难组建,敌前抗战受打压 1919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失败后,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国,继续进行复国运动。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翌年2月,日军颁布“朝鲜征兵制”,并在北平、天津等地建立了“朝鲜征兵特别训练所”,强行征集华北敌占区的朝鲜人,组成沦陷区大城市的“警防团”、“留民团”等组织,为其侵略战争充当炮灰,这更加激起朝鲜人民的无比愤慨。
经中国共产党倡议,1938年7月,朝鲜“民族战线”理事、朝鲜民族革命党总书记向蒋介石递交了成立朝鲜义勇队的方案,此方案得到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和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大力支持。10月10日,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协助下,以“参加中国抗战、打倒旧本军阀、推动朝鲜革命运动”为宗旨的朝鲜义勇队在汉口正式成立,周恩来到会祝贺,并作了《东方被压迫民族与解放斗争》的讲话。
朝鲜义勇队成立后即投身于中国抗日战场,他们最初在第五战区活动,从1938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义勇队转战于6个战区13个省份:他们在抗日前线印发宣传册5万份,散发传单51万张,张贴标语40余万份;参加过湖北会战、昆仑关争夺战、中条山反扫荡战等战役。尽管战绩卓著,但他们在国统区的活动却处处受限,特别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后,蒋介石消极抗日,继而支持韩国光复军,并处处打压朝鲜义勇队。
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和对朝鲜人歧视态度,使这些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朝鲜青年极为愤慨。他们从生活实践中看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才是朝鲜人民的真正朋友。他们决心和八路军并肩打击日本鬼子,以便将来打过鸭绿江,解放自己的祖国。
1940年11月,朝鲜义勇队在重庆召开第一次扩大干部会议,决定将工作重心由敌前改为敌后。1941年初,为能够顺利地从国统区转移到抗日民主根据地,朝鲜义勇队同国民党进行尖锐的斗争,经过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周折,才由国民党第五战区转到第一战区,然后分4批北渡黄河,进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如鱼得水,在八路军中壮大 八路军第385旅在驻地涉县西达村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义勇队100多名男女队员和八路军战士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紧紧地坐在一起,大家鼓掌、喊口号、唱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会首先由陈锡联旅长致欢迎词。接着,旅宣传队演出了专为欢迎会赶排的文艺节目。演员们把衣服剪得短短的,代替朝鲜妇女穿的上衣,用一块布裹在身上,当作朝鲜妇女穿的长裙。看到表现朝鲜人民斗争生活的活剧时,朝鲜同志非常激动,纷纷登上舞台纵情表演,唱完悦耳的朝鲜歌曲,又跳起欢乐的民族舞,每个节目一完,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迎会结束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政治部罗瑞卿主任,第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等接见了义勇队成员。
两天后,朝鲜义勇队的战士便转到第129师师部去了。他们和原来在八路军工作的朝鲜同志汇合在一起,成立了自己的政治组织——“朝鲜独立同盟”,义勇队与“朝鲜独立同盟”的总部都设在太行山根据地。1941年夏天,陆续来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朝鲜义勇队各支分队,经八路军总部安排,集中汇集到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桐峪镇。朝鲜义勇队来到八路军这际,正是抗日根据地受到日军疯狂“扫荡”、日渐陷入困难之时。面对严重的困难,朝鲜义勇队没有被吓倒,而是与八路军一道,在火热的斗争中日益壮大。
朝鲜义勇队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十分重视对干部和队员的教育和训练,以培养对敌斗争的军事干部和人才。1942年11月,朝鲜独立同盟接受中共中央“保存实力,培养干部,为解放朝鲜做准备”的建议,在涉县中原村普定寺大庙内创办了“朝鲜青年革命干部学校”,由武亭担任校长。1943年1月6日,学校正式开学。后来,他们在延安等地也创办了“朝鲜青年革命干部学校”,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数百名朝鲜籍干部。1943年9月,“朝鲜革命军政学校”在南庄成立,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当天赠给该校一面用幕布做成的锦旗,上书“朝鲜革命础石”六个大字。
这两所学校的成立,很快便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尽管当时条件很差,但朝鲜的学员们学习热情很高,一面坚持学习革命理论、军事技术知识,一面坚持打仗、生产。学校还结合我党我军的整风运动,也开展了整风。仅在涉县中原、南庄的三年中,这两所学校就为朝鲜革命培养和造就了党政军领导骨干300余人。朝鲜建国后曾任内阁副首相的崔昌义,朝鲜人民军副总司令武亭,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金抖奉,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朴政德上将、朴金波中将等,都曾在这些学校学习或工作过。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