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 题:加强管理 苦练内功——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谈央企应对金融危机
新华社记者 樊曦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由于内外需求萎缩,我国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尽管总体保持了较好的生产经营态势,但也面临着多年来少有的严峻挑战。
如何应对危机,实现稳健发展成为检验中央企业实力的一大考题。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日前举行的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表示,中央企业必须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采取四大措施将危机变为企业升级转型,实现长远发展的一次机遇。
健全风险管理 提高抗风险能力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时期,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不断加大。许多长期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会被恶化的经济形势逐一放大。在这种不利的市场环境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对此,邵宁表示,中央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据了解,国资委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导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一批中央企业已经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国五矿、国投集团、中国南车、中广核集团等35家企业开始试行编制《企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
为了抵御海外市场的风险,中远集团及时将海外资金转到中国银行,保证了资金安全。中粮集团、中化集团等企业则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严格套期保值制度,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邵宁强调,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必须将风险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融合起来。
苦练内功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周期性下行的双重影响下,企业在面临生存发展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战略布局、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邵宁表示,处在危机时期中的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苦练内功,就能寻找更好的发展模式,化“危”为“机”。
他认为,所谓的“内功”就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有能力赶超对手和抵御各类风险的自身条件。
在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就向中央企业提出“调整优化上水平”的要求,要求中央企业从发展战略到管理构架、管理流程、资源配置等都要进行调整优化,研究跟踪市场变化,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在夯实发展基础方面取得新成效,同时突出技术创新,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新提升。
据了解,目前不少中央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初步统计,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6家中央企业去年就调低投资890亿元,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与此同时,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成本控制,增收节支取得良好效果。国家电网去年通过加强集中采购招标节约资金超过百亿元,中国石化通过大力压缩可控费用实现挖潜增效139亿元。
邵宁表示,中央企业要适应未来更高水平的竞争,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要抓住企业减产和停产的时机,加强职工培训工作,静下心来审视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董事会建设 完善治理结构 近几年,在中央企业的工作任务表上,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成为一大重点。对于希望做大做强的中央企业而言,要打造全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建立规范有效的董事会,打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无疑是重中之重,金融危机的来袭使董事会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邵宁说,此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失效以及外部监管不力引起的。他敦促中央企业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快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步伐。
据了解,在国资委推动下,从2004年开始,先后有17家中央企业开始了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目前,试点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决策的机制,解决了重大决策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初步形成。
目前,17家试点企业董事会中的外部董事都已超过半数,其中3家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企业的决策层与执行层、决策权与执行权基本分开,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管控能力大大增强。
邵宁表示,今后国资委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扩大外部董事来源,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外部董事的履职能力。要通过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为中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调整升级转型 培育新优势 邵宁表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面临的困境既包含了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因素,更孕育着激发企业抵御风险走向成功的动力。
他表示,当前一些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及时实施战略调整,重新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企业改变过去低成本竞争的模式,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一些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改变严重依赖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还有一些企业把危机看作企业重组的机遇,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利用低成本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邵宁指出:“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中央企业不能消极应对,而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对未来工作做好预先安排。”
邵宁强调,我国企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将更加高级化,也更加激烈。中央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确保安全度过金融危机的同时,打好自身的基础,树立全球意识,把握国际经济竞争的新趋势,培育企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