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披实:泰国的“明星总理”
中评社讯╱题:阿披实:泰国的“明星总理” 作者:俞力莎(北京),本刊特约撰述
似乎全球都进入了一个偶像派领袖大放异彩的时代,政坛的当红炸子鸡们,大多英俊潇洒,气宇不凡,具有“杀伤力”极强的明星气质。
事实上,这位毕业自牛津大学的44岁政治家,可不是什么花瓶。在泰国政坛闯荡多年,阿披实已经创下了数个记录:28岁时成为当时泰国最年轻的国会下议院议员;2005年,接掌泰国民主党大权,成为这个老牌政党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2008年,打破他信阵营的选举神话,作为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和世只上最年轻的政府首脑之一,带领民主党回到阔别8年的执政党舞台。
可是,面对国内社会分化、政局动荡、经济低迷的烂摊子,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寒霜,阿披实能否再一次得到上帝的眷顾?他能够带领“白象王国”走出困境么?
华裔背景、泰籍、英国出生
阿披实的祖先是从越南移民到泰国的袁姓华侨,第一落脚地在泰国湾的尖竹汶府。祖父龙.威差奇瓦在1959年至1969年期间,曾连任两届政府卫生部长。阿披实的父母都是医学教授,父亲阿他实也曾出任过卫生部副部长。阿披实是家惟一的男孩,他有两个姐姐,其中一个是医生,另一位是一名成功的作家。
1964年8月3日,阿披实出生于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卡斯尔,不到1岁时随父母回到泰国生活。在泰国,很多富家子弟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一出生就被赋予继承家业的使命,阿披实也不例外。在国内上完小学后,阿披实重返英国读书,两年之后考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后又考取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87年,阿披实回国在那空那育府的军官学校任教两年,其间曾获得御赐上尉军衔。随后他携妻子前往英国继续求学,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开始,阿披实在泰国法政大学经济系任教两年,还获得了泰国兰甘杏大学法律专业学士学位。
尽管阿披实从小就出国接受西方教育,但他父亲一再关照他“禁止忘记泰语”,而且“必须找泰国女朋友”。果然,阿披实的小学同学,与他同年同月生的萍盼.威差奇瓦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萍盼目前是泰国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科学系数学专业教师,他们婚后育有一女一男。
政治偶像是怎样炼成的
阿披实很小就对政治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在目睹了1973年数十万人反军人独裁示威游行以及前总理川.立派在下议院的辩论场面后,立志要成为一名政治家。他最早直接接触政治时年仅15岁,当时他利用从英国回国探亲的机会,帮助前副总理披猜.叻达军散发竞选传单。在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教导下,阿披实越来越熟悉和瞭解泰国政治。由于他口才出众、知识丰富、举止稳健,年纪轻轻就被公认为具备了一名职业政治家的素质,并曾帮助川.立派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1992年,阿披实加入泰国民主党,并首次在曼谷当选下议院议员,年仅28岁的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会下议院议员;而且当时民主党正值低潮,阿披实是该党在曼谷和中部地位唯一当选的议员,他因此一举成名。此后,他每次大选都稳操胜券,至今已连续7次当选国会下议院议员。阿披实在民主党内逐步攀升,支持度也扶摇直上,1999年成为民主党副主席,2005年又当选民主党主席,同时成为国会下议院反对党领袖。
步入政坛伊始,阿披实先后出任总理府发言人、国会下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发言人等职。1997至2000年,他出任总理府部长,主管投资促进委员会、反贪污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扩大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委员会等。这期间,他曾主导制定并推动实施1999年国家教育法令,这是泰国第一部全国性教育法令,该法令的实施使泰国全国青少年都有机会获得国家提供的不少于12年义务教育的机会。除此之外,他还推动了信息法、向地方分散权力法等众多法律的出台。
三年前,当41岁的阿披实接过泰国民主党的重任时,很多人还有点担忧:泰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交给一个年轻人,这行吗?然而,阿披实凭藉实力将这些人的担忧化为无形。在这三年,泰国人看到了一个自信、沉着、健谈的政治新星,“阿披实”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后他信时代的终结者
2007年大选中,年仅43岁但已有15年从政经历的阿披实,曾“自荐”为新总理人选,他的竞选政策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发展、恢复经济、解决南部暴力问题以及恢复民主体制。当时,在他信阵营选举神话的笼罩下,他并没有成功。
时隔一年,阿披实问鼎总理宝座的进程就已经由很遥远变得很真实了。继今年9月前总理沙马因违宪案下台后,12月2日,泰国宪法法院又以选举舞弊为由,判决解散人民力量党等三个执政党,并禁止三党的执行委员在5年内从政,颂猜政府随之倒台。这一次大选前,由于提前获得了军方、工商只和民盟的支持,阿披实的行情看涨。
泰国媒体披露,泰国军方曾以“国家重要人士要求更换执政党”名义介入政党组阁事宜,直接导致原执政联盟解体。泰国各只,特别是工商只人士也普遍呼吁“政党轮换执政”,他们认为,如果仍由前人民力量党的替身为泰党来组建新政府,民盟必将再次出来集会示威,届时仍将国无宁日。此外,随着原颂猜政府的下台,被宪法法院宣布解散的原人民力量党出现分裂,民主党成功“策反”原人民力量党旗下的奈温.启周政治集团,获取下院多数的重要保证。
在这样的情势下,“阿披实出任泰国总理”的呼声水涨船高,甚至被一些媒体称为“泰国人内定的总理”。果然,2008年12月15日,经国会下议院特别会议选举,阿披实得票超过半数,顺利当选泰国第27任总理,正式为后他信时代划上了一个句号。
“潘朵拉的盒子”能盖上么?
军事政变两年多来的事态发展证明,泰国当初打开了潘朵拉的盒子,释放出的是暴力、仇恨、不择手段。民主的游戏规则屡屡被践踏,立法和行政威信几乎荡然无存,街头示威之势大到占据总理府甚至民航机场,简直是无政府状态。“泰式民主”困境给新总理出的难题可谓是环环相扣。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摆脱“街头政治”对民选政府的威胁。前两任总理的任期均未超过一年,最直接的原因是反政府势力民盟的支持者“黄衫军”在街头不断搞反政府大规模游行示威,进而利用司法体系让政府倒台。阿披实当选新总理,他信阵营的支持者“红衫军”本来就心有不甘。同时,阿披实表示将会继续推动对他信渎职等案件的审理,这肯定会激起亲他信的为泰党和“红衫军”的强烈反对,再度激化两派,引发动荡。阿披实要弥合分歧、稳定政局,难度很大。“红衫军”很有可能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用“街头政治”的方式对阿披实政府施压。
更深层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军方干预,重塑民主威信。从泰国的实际权力结构来看,民选政府与国王、军队构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国王被视为“法王”,系宗教道德权威和政治权威于一身,一般不轻易支持谁反对谁;但是政治意志强烈,经常“手痒”的军方对民选政府的威胁则是致命的。军政府或军方扶植的政府是泰国政坛上的一种传统现象,但这也是民主国家的大忌。阿披实和民主党在竞选的过程中,获得了军方的支持;但成功上台后,他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如何有效减少、拒绝来自军方的政治干预,让泰国成为更成熟、稳重的民主国家。阿披实是否具有这种成熟的政治手腕,尚有待观察。
布满荆棘的执政之路
阿披实在上台前就曾表示,如果民主党组阁成功,新政府将以实现国家和谐和团结以及发展经济为优先任务。这两项任务可都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阿披实的执政之路无疑布满荆棘。
首先,他试图弥合分歧、谋求和谐的难度很大。泰国近年来的动荡,表面上看是亲他信与反他信两股力量斗争的延续,追根溯源,则在于分化的两派社会势力之间日益加剧的经济利益冲突。农民和城市草根阶级占到了泰国人口的70%,拥有国民财富大多数的却是城市中产阶级及传统保守势力。如果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得不到改善,泰国社会的巨大创伤,就没有办法得到愈合。泰国学者指出阿披实的一大缺陷在于一直无法和草根阶层建立关系。含着金钥匙出身、一派精英模样的阿披实或许符合曼谷知识分子对总理人选的标准,但却难以博取乡村农民的好感;做了近三年反对党领袖,他很少到曼谷以外或民主党南部心脏地带以外的地方。
其次,他要振兴低迷困难的经济并非易事。长期动荡使得泰国经济元气大伤,股市大跌,泰铢贬值,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锐减使得严重依赖出口的泰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都降低了泰国主权评级展望。泰国财政部长素察·他达探隆威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将回落0.5%至1%,处于衰退边缘。商只认为,阿披实的西方教育和经济学背景,能够促进泰国与西方国家交流,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阿披实也承诺将担任政府经济班子总负责人,并采取包括减税、加大公共投入等内容的刺激经济计划。但是,被沙马讥为“不成熟的芒果”的阿披实,从来没担任过重要政府职务,又受到多党牵制,能否迅速振兴经济,确实是个问题。
令人期待的地区政策
相比起国内政局的坎坷前景,阿披实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地区政策似乎让人觉得更为乐观一些。
在东盟方面,阿披实表示将尽快组织召开因泰国国内政局不稳而推迟的第14届东盟峰会。他在当选后的第二天即分别与东盟秘书长素林和东盟各国外长通电话,重申泰国对主办第14届东盟峰会充满信心并已为此做好准备。民主党的发言人也表示,在向国会宣布施政纲领后,阿披实的新政府将立即召开内阁特别会议,专门就东盟峰会及相关会议进行磋商。实际上,泰国大选当天,《东盟宪章》也在雅加达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举行了生效仪式。作为东盟轮值主席的泰国能否促进东盟峰会达成新的成果,接下来就要看阿披实政府的表现了。
中泰关系方面也展现了良好的愿景。阿披实曾经两度访华,最近一次是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避讳自己的中国血统,并表示,希望能在北京早日建成泰国文化中心;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在很多大型项目方面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希望中泰能加强两国企业在基础设施特别是火车、地铁等大型工程项目方面的合作,并进一步开发湄公河的航道运输能力。阿披实在中泰交往上的积极态度,无疑为两国今后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广润空间。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09年3月号,总第1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