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艾滋病劳教人员专管所———重庆市北碚劳教所成立于2007年4月。这个劳教所肩负着收容管理重庆市感染艾滋病的劳教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医治全市生病住院劳教人员的特殊职责。
这里设施齐全,有B超室、心电图室、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为感染艾滋病劳教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据介绍,在两年时间里,北碚劳教所对收治的艾滋病劳教人员100%做到了“收得到,管得好”,年年实现“七个为零”的工作目标。
能够做到“管得好”,除了良好的设备保障,还因为这里有一群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专管民警,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读到了他(她)们的故事。
建所伊始,重庆市劳教局非常担忧是否有人愿意来管理这些艾滋病劳教人员。在筹建艾滋病劳教人员专管所的命令下达之后,一封封申请自愿到艾滋病专管所工作的请战书交到了市劳教局。很快,由150余名民警组成的重庆市北碚劳教所成立了。
面对爱情他选择事业 今年30岁的小侯就是其中之一。此前,小侯在重庆劳教系统其他部门工作,2007年,当已经恋爱3年的女友听说他要调去专管艾滋病劳教学员时,当即提出二选一的人生选择题:一是尊重你的选择,我们分手;二是不要去管艾滋病劳教学员。因为女友明白小侯一旦进入北碚劳教所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必须天天和平常人谈及色变的艾滋病人在一起,而且,那些人都还具有轻微违法的情节!对于这点,小侯比女友更清楚。
整整思考了一个月,小侯做出了决定:分手,从事自己尊重的事业!如今,两年过去了,小侯至今没有交上女朋友。面对记者采访时,小侯说他不想谈论更多自己感情方面的事情,他感到欣慰的是,亲自指导培训的又一批年轻专管民警将加入自己的队伍,和自己一样走上令人敬重的岗位———当艾滋病学员的专管民警。
面对感染他选择留下 “每一名艾滋病劳教人员都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如果工作稍有闪失,都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几乎每一名专管民警都曾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惊心动魄。”重庆北碚劳教所的负责人介绍说,2007年6月的一天,民警小唐正给艾滋病劳教人员王某做脓疮引流手术。突然,脓疮内的液体喷射而出,溅了小唐一身,旁边的护士都吓得叫了起来,劝他赶快出去进行消毒处理。但是,小唐却只是简单的用酒精把手臂上的脓液擦试了一下,继续为王某做脓疮引流手术。作为医生,小唐深知第一时间进行消毒处理是最好的办法,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将大大降低。但是作为专管民警,他更明白,如果他此时转身离开,王某的心灵上将留下被歧视的阴影,必将给集中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面对与艾滋病人体液接触可能被感染,他还是大胆地以生命为代价选择了留下。
事后,小唐服用了阻断剂,并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了血液化验。直到最终的化验结果显示正常,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面对绝望他们选择了温情 从2007年建所到今天,北碚劳教所全体民警遵行“用人格的力量和人间的温情教育挽救艾滋病劳教人员”的宗旨,把法治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把党和政府对艾滋病劳教人员的人文关怀,点点滴滴渗透到了管理、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女艾滋病劳教人员胡某,在得知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后绝望了。她整天躺在床上,目光呆滞,表情冷漠,既不吃饭,也不同别人讲话。大队长江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边积极同医院联系,在胡某的床前为其进行静脉营养强制治疗,一边在没有任何隔离措施的情况下,亲自一口一口喂她吃饭、喝水。一个星期过去了,每天被细心温柔的女民警们包围的胡某终于融化了内心的坚冰,她流着泪对管教民警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让我看到了政府的关心和生命的希望,你们放心,我以后一定好好改造,不给你们添麻烦!”
秦力文 杨露勇
采访手记 近来,有报道称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违法,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关押或管教场所,致使这些特殊的违法犯罪者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北碚劳教所的成立,解决了这一法律上的尴尬局面。
把有违法行为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放在一起劳教,可以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一支有经验的管教队伍,也可以使这些劳教学员能够在劳教学习期间照顾到他们的特殊需要,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如果能够由国家统一规划,在全国分几个片区,建立专门关押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监管场所,一些片区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采取异地集中关押的方式,这个问题就可以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