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横江之畔,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家庭成员既有边防官兵,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孩子们与边防官兵非亲非故,却备受呵护。孩子们常年生活成长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广西公安边防总队横江边防检查站。
江平镇吒祖小学三年级学生陈芳每天下午放学后,会沿着公路步行到数百米外的家里见过母亲和姐姐,然后走出村子,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走进横江公安检查站。
每天下午17时30分是检查站官兵开饭的时间,也是陈芳开饭的时间。从2007年4月开始,她每天的午餐、晚餐都在这里。而像陈芳一样在站里开饭的,还有4名7岁半至11岁之间的儿童。横江检查站成了这5个孩子的家。
4月1日,记者来到横江检查站采访,中午时分,当随执勤结束的边防官兵走进饭堂时,正在埋头吃饭的孩子们立即礼貌地和他们招呼。饭桌上摆着七个菜碗,里面有鸭肉、猪肉、牛肉、鱼等荤菜,还有青菜。
吒祖村与检查站只有一路之隔,处在眼皮底下的贫困儿童、贫困家庭,虽然不在检查站的辖区范围之内,但官兵责无旁贷地帮助他们。上世纪90年代以来,横江公安检查站就与吒祖小学开展了警民共建活动。
检查站的领导和官兵换了又换,但扶贫济困作为一个优良的传统一直传递了下来。2006年公安边防部队实施“爱民固边”战略、2008年底开展大走访活动,横江公安检查站不断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代理站长周运国表示:“对于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我们将力尽所能,给予更多的、更具体、更实在的帮助。”
“我们这个想法源于一次走访。”周运国告诉记者。
2003年,陈芳3岁,父亲不幸病逝,家中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陈家母女陷入了困境。2006年,检查站将陈家列入帮扶对象。
2007年4月的一天下午,周运国等人去陈家走访时得知,因为陈芳的母亲下地干活去了,放学回家的陈芳没吃中饭,饿着肚子回学校去了。周运国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官兵们平常种菜养猪,供给充足,能不能安排陈芳长期在站里开饭呢?这样一来,孩子的一日三餐可以得到保障,又有营养。他将想法同其他站领导商量,大家一致同意,觉得这是一种最实在的帮助。
检查站与几百米外的江平镇吒祖小学是爱民固边共建单位。周运国从学校获悉,瑶族学生赵有伶和赵有兵姐弟俩家境很困难,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每天中午,他们都是就着家里带来的咸菜吃白粥,春夏秋冬都是如此。
于是,赵家姐弟俩也被邀请到检查站开饭。之后,京族小孩江沛龙、瑶族小孩赵有文也进入这个大家庭。
“尽管我们的协议是帮他们到年满18岁,但他们要是考上大学,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周运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