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荣智健在执掌中信泰富的第19个年头黯然离职。 路透社 |
荣智健:荣光褪去
荣智健或许应该回想荣氏第一代荣熙泰留给子孙的遗训:“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于秋发自北京 3月25日下午3点半,香港太古广场会议中心。中信泰富集团业绩会在此举行,时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出现在现场,面对众多媒体的考问。
当记者问及他会否辞职时,他说:“我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应该由董事局和董事来决定。”然而,此时的他或许已经明白,这是他最后一次为总资产达1391亿港元的中信泰富发布业绩。
两周后的4月8日,一个中国人看来非常吉祥的日子,荣智健却发表了辞职声明。下午6时15分,当他的座驾从香港金钟中信大厦驶出时,众多媒体记者一拥而上。但车子加速驶去,车上的荣智健用手抵着车窗,神色黯然。
“公子哥”赚到第一桶金
今年是67岁的荣智健执掌中信泰富的第19个年头。1990年,时任中信香港总经理的他,买入上市公司泰富发展公司股权,再注入中信的资产,借壳上市,也由此诞生了中信泰富。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去年9月投资外汇衍生工具酿下巨亏,他不得不放弃自己一手打下的基业。早在去年10月,中信泰富就已惊爆巨亏155亿港元的消息,但按照荣智健自己的说法,为了争取时间,公司延迟了公布严重亏损的声明,这不但受到市场质疑,期间的声明更成为证监会介入调查的证据。
“香港警方日前对中信泰富总部进行搜查,要求本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资金,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相信退位让贤,对本公司最为有利。”荣智健的辞职信显得如此无奈。在香港媒体看来,荣智健逊位不但输掉了他在商场的英名,亦失去荣家在中信集团三十年来的话事权。
中信集团为荣毅仁一手组建,作为中信第一任董事长,他将集团打造成在海内外建立昭著声誉的金融机构,直至1993年获选为国家副主席才退下来。
身为荣毅仁惟一的儿子,1942年出生于上海的荣智健可谓是“衔玉而生”。据称,十六七岁的荣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他有一辆红色的敞篷车,经常开出去兜风、他常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
尽管荣智健曾一遍又一遍地表示:“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荣智健或许很难创下今天的局面。1978年,荣智健独闯香港,资金来源正是荣家在香港的资产。也就是在那里,他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隐忍和张扬
1996年,荣智健走出与中信集团分家的第一步。那年冬天,他在北京长安街的中信大厦与集团董事长王军单独会谈。后者是已故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此次会谈的结果是,以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获得了25%的股权,荣氏一跃成为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
据称,王军曾如此评价荣智健:“他做任何大的事情都会告诉我,我也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干预,他在生意上的眼光很好,所以他的建议我很少会不同意的。”而时至今日,王军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依然表示,不知道当年批准中信泰富管理层收购股权,究竟有没有做错。
事实上,告别了上海“公子”生活的荣智健曾一度告别张扬与冒险。1965年,刚大学毕业的荣智健上山下乡,在基层呆了整整8年。这8年间,他每天和工人、民工摸爬滚打在一起,抬石头,挖土方,搬机器设备,背着氧气瓶(烧焊用)上山下山,爬上半空架设高压电缆,什么粗活重活都干过。
当时,荣毅仁对儿子赠予二字“稳、忍”。正是凭着这两个字,荣智健从基层走出来,并在香港发家。不过,进入商界以后,荣智健性格中张扬的一面再次显现。如今,他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一位跟踪研究中信泰富多年的分析员提及中信泰富衍生品投资之事时指出,“愿意签订这样的合约,简直就像是红了眼的赌徒,把老婆也压在赌桌上。”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