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直播
老百姓常常抱怨“看病难”。的确,各地大医院里都人满为患,挂个号要排一天队,想找专家,则更是难上加难。可如果大医院里的专家,把私人诊所开到居民区里,看病是不是就方便多了?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成为现实。
私人开诊所,会不会“水土不服”
不过,虽然医生自由执业在全球的医生流动机制中占据主流,但在中国毕竟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因此有人担忧它在中国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
即便是热盼医生自由的王大爷也担心,万一发生医疗事故了怎么办?我应该找谁?上文提及的调查也表明,56.8%的人对此不放心。此外,46.5%认为“如果医生医德低下,脱离原来监督环境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负担”。
“如何不让医生把自由当成牟取私利的工具确实是个问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拿与此相似的教师职业作比较,便能发现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老师在学校讲课相当于医生在本院行医,而在家里开小班当家庭教师,便相当于医生外出行医或开私人诊所。然而,现实是不少教师在学校讲课时有所保留,却诱导他的学生花更多的钱去他家上小班。医生多点执业后,为了多挣钱,医生在本院不愿好好看病,怂恿病人去其私人诊所可能也会难以避免。一旦如此,可能导致看病更贵了!”
而北京协和医院某科室主任则坦言自己难以从中受惠:“我们科室共有16个人,一年要看6万多个病人,同时还有教学、科研等任务,现在每天都忙得要死要活,再去社区开私人诊所,除非长了三头六臂不可。”该主任认为,这项政策对于一些风险较小,不是那么忙碌的科室好处较大。不过,即便医生有精力去另一家医院行医,费用如何收取也是个问题。
此外,医生流动速度的加大对医院管理无疑是个挑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告诉记者,如果有别的医院的医生来我这里看病,我如何规定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应该给他提供什么资源?医生收入如何监管?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先种好自己的田,再耕别人的地”
事实上,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专家都认为,医生多点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要规避这些问题,如何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于海就认为,这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它在短期内难以带来特别明显的成效,其作用应用长远的目光来衡量。
首先,医生要先做好本职工作。“医生应该在完成自己在本院的本职工作之后才能院外行医,政府部门应明确规定医生在本院的出诊时间、应承担的责任等。”朱恒鹏介绍到,国外的医生自由执业制度也有强制规定,并非是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否则本职工作容易受到影响,难免出现“荒了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的情况。
其次,不能让医生脱离本院的监管。王鸣认为,医生自由流动并不等同于给医生“放羊”,不对其监管。本院对医生的监管必须到位才能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才能明确事故责任的认定。对医生资质的审查也应严格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考核一次。
此外,朱恒鹏认为,有两点需尤其注意。一是切忌搞全国“一刀切”。他认为,每个省、市、自治区甚至医院的医疗资源、病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应该把权利下放到医院院长手里,在遵守卫生部门规定的前提下,由他们自己审核该院的医生是否出去行医、怎么行医等问题。二是配套政策必须跟上。医院得做到真正的官办分开才行。如果卫生部门与医院依然维持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关系,那对私人诊所来说肯定会不公平。
令人欣喜的是,来自官方的消息显示,他们似乎对此已有所重视。卫生部表示,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大前提下,在整体的框架制度下,立足本地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地进行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并且对医师的多点执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江大红)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