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卢旺达再次发生大屠杀任重道远
据《经济学人》报道,即使今天,人们依然很难想象,为何有如此多的卢旺达人会变成杀害自己同胞的血腥屠夫。有关大屠杀的纪念馆在全国各地的城镇乡村都随处可见,由此可以想象1994年4月开始的大屠杀该是多么惨烈。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80多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也包括一些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卢旺达全国八分之一的人口消失。
在卢旺达国立大学纪念馆中,展出着60多名学生被杀死的照片。实际上,这所大学总共有500多人在两周内遭到杀害,只有很少人侥幸逃到刚果(金)和布隆迪边境存活下来。许多学生都是被他们的老师亲手杀死,特别是农业和政治学院的老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此疯狂,甚至抡起屠刀指向自己学生的呢?这些可怕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今天的卢旺达人。
目前,卢旺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司法和补偿问题,如此多的胡图族人变成屠杀者,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人都进行审判。只有那些罪魁祸首受到国际法庭审讯,而另外数千卢旺达人在经过当地法庭审理后,被判监禁。他们要做很多艰苦劳动,包括在全国各地挖灌溉渠等等。他们的存在提醒着人们15年前的罪犯。
今天的卢旺达人依然面临大屠杀遗留问题,在总统保罗•卡加梅的长期和解政策支持下,成千上万曾藏身刚果(金)从林中、与现在当权的图西族政府对抗的前胡图族屠杀者,现在都已经回到卢旺达。他们在特别营地接受再教育,希望他们能够为重建卢旺达和平社会出一份力。为了鼓励和解,卢旺达正在努力改变新一代人。现在,已经没人以图西族或者胡图族自称,他们只是卢旺达人。
卡加梅以宽容态度处理大屠杀遗留问题的勇气,为他赢得了西方和整个非洲的赞誉,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现在卢旺达人对屠杀者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部分人选择接受接纳屠杀者,并且与他们比邻而居;但很多人却选择集体离开,到其他地方建设新的家园,比如以色列。他们对与臭名昭著的杀手为邻感到愤怒,但却无可奈何,因为这些人受到政府的保护。
政府的和解政策确实对卢旺达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卢旺达现在成了非洲法律秩序最好的国家。政府甚至颁布了《反屠杀法》鼓励实现和解,任何宣扬“屠杀意识”和“刻意区分胡图族和图西族”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但人权组织担心政府会借此滥用权力,因为按照这条法律,政府可以起诉任何人,包括孩子。
此外,观察家们也开始关注卢旺达的经济情况。大屠杀后,卢旺达经济开始恢复,主要资金来自外国和犹太人捐助。但在过去几年里,这种援助正在慢慢减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卢旺达人从1994年的75%下降到2006年的57%。但是自那以后,贫困人口再次开始增加。现在,卢旺达需要各私营部门帮助其保持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只有自由的政府才能保证卢旺达的经济前景和广阔的自由,二者不可分割。
(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