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银川4月13日电 (周志忠 何永红)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如今占全县人口近十分之一的群众“花钱不多,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木房!”。人民群众对山峁里那一片片红瓦蓝脊的建筑亲切地称为“民政蓝”。全面推进山区农村危窑危房改造,2008年以来,西吉县累计完成危窑危房改造7567户,4万多人受益,西吉县也因此赢得宁夏全区年度危窑危房改造工作一等奖的殊荣。
西吉县是宁夏南部山区人口最多、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贫困、低收入群体较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贫瘠甲天下”西海固,西吉一直据为首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48万西吉人民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固原市委市政府、西吉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支柱产业劳务输出、马铃薯、草畜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但是,不少山区人民群众尚居住在危窑危房中,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痛”。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宁夏将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放在危窑危房改造上,西吉县乘势而上,将这一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范围,一片片“民政蓝”,正是西吉向党和人民交上的厚重“民生答卷”。
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以来,西吉县抽调1500多名排查工作人员,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原则,深入306个村开展拉网式排查摸底。“三级审批、三榜公示”,西吉县对所确定的危窑危房户建立档案资料,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对象准。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西吉县坚持在危窑危房改造中做到五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旅游村、文化村特色村庄建设相结合;与实施防灾避灾和居住在地质危险带群众的整体移民搬迁相结合。对有条件进行的集中连片建房,从选址上优先考虑道路、绿化、给排水、环境治理、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通过统筹规划设计,使危窑危房改造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这样基础上兴建的两个200户以上的大集中点402户,20户以上集中点12个780户,5户以上小集中点412个2162户,分散改造643户,做到了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确保了建房质量和山区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组织的实施。
今年,西吉县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任务是4000户,每户补助标准12000元,残疾人建房户由县残联在已有补助标准上给予适当增加。4月中旬,工程全面开工,5月30日前将结束城乡低保核查清理整顿工作,以保证今年9月底完成全年危窑危房改造任务。为确保质量,西吉县重申并严格执行“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灾、方便实施”三原则,同时从实施对象、建房标准等各个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相关部门将加强联动,整合项目,捆绑实施村道整修、人畜饮水、“一池三改”、舍饲养殖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房建设将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设计,统一使用建筑材料,统一施工,统一标识,统一验收。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