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泰国政局动荡的升级,再次让世人瞩目。
面对示威、游行与抗议,很多分析得出“泰式民主陷困境”的结论。其实,把民主纳入进来,实在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原因就是“民主”一词被滥用、被无限放大。回过头来关注泰国政局,倒不如从泰国独特的“街头政治”考察政局困境。对此,有人把它比作“泰式按摩”——动作猛烈,大动筋骨,甚至让人痛得死去活来,但却具有停不了的吸引力。类似比喻颇有新意,也深刻地揭示了“泰式街头政治”的独特性。
近年来,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的政权易帜,基本上都通过“街头政治”完成。“街头政治”成为美国搞垮别国政权、推行全球战略的法宝。但对泰国来说,“街头政治”显然不是外力干预的结果,泰式“街头政治”完全是泰国自产自销、颇有传统的运动方式。当然,在1932年绝对君主制被推翻之前,泰国从来就没有出现什么“街头政治”,泰国遵循的是精英政治,泰国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活动。但随着泰国君主制的垮台,泰国传统的精英政治,开始由稳定走向不稳定;泰国社会力量,也开始从高度统一走向分裂。多年来,泰国的街头政治正是政治转型的阵痛。
从根源上讲,泰国的“街头政治”是经济发展中利益分配不均的结果,也有缺乏最广泛中产阶层的社会因素,更有军政与国王频繁介入政变的传统因素。从总体上看,泰国街头政治的演化,自二战以来经历了工人运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学生运动(上世纪70年代)、中产阶级运动(上世纪90年代)、农民与精英混合运动(20世纪与本世纪)几个阶段。对国际社会来说,接触泰国的街头政治,更多依靠媒体留下的文字、图片或画面。类似图景,有时过于放大暴力对抗的印象。从实际情况看,类似对抗很多时候是以和平的、非暴力运动的方式进行的,远非总是媒体“镜头”中的暴力冲突。从泰国实践看,“街头政治”这种民主形式替代了民主实质,“街头政治”无数次被分裂的利益集团利用,这才是泰国政治发展中值得警惕的现象。
在无数次上演街头政治背后,泰国如今的社会图景是:精英与底层利益高度分裂而不可融合。在这样的分裂中,泰国国家利益被街头政治“按摩”得遍体鳞伤。街头政治这种医治政治弊端的方式,也就成为泰国民主内耗、耗掉国家资源、损坏形象的“原罪”。要想改变这种政治困局,需要改变泰式“政治按摩”的理念与方法,而不是单纯从技术上修补,这需要实践,也需要时间,更需要泰国政坛各派力量以全局为重的相互体谅。
(来源:广州日报) 文/本报记者毛玉西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