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缓解“看病难”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被视为“医改”最大的难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记者了解到,近期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方案,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鼓励地方探索医师多点执业
【意见摘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方案摘要】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
目前我国对医疗人才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注册医师不能到另一个医院执业。事实上,近年来这一规定有所突破,许多专家都有到外地执业的经历。
在2009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北京市率先提出了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框架,要求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鼓励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望,可以在业余时间到社区去坐堂行医或者开设个体诊所。
实施方案也提出了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表示,医师多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邓海华表示,开展医师的多点执业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大前提下,立足本地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特需服务比例不得超过10%
【意见摘要】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
【方案摘要】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过多设置一些VIP高级病房、特需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引起社会争议。
对此,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业内人士指出,对公立医院设置过多的特需服务进行限制,是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一项举措,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紧缺的公共医疗资源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为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实施方案还明确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完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根本保证。”专家表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落实补偿政策,可以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根本上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部分公立医院将转制为民营
【意见摘要】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方案摘要】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医疗市场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需要有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也要有符合高端人群的特殊需求,因此,现实中需要有医院为这部分高端人群提供服务。
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按照要求,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实施方案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来源: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