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向各部门发文,公布了新任领导的调整情况。
这样一个涉及上千家企业、上万亿资金、上千万股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竟没有掀起任何波澜,甚至在行业内部的四大报纸上也都没有给予足够的版面。
但是,细心的投资者可能已经发现,“一切正常”的背后往往另有故事。
首先,此次人员“推磨”式晋升并不是平推,而是更换了齿轮。范福春原来分管上市、稽查和研发系统,现在,这三项业务并没有按照“平推”移交给继任者桂敏杰,而是把三项业务分摊给三位不同的领导分管。分管其实就是“分权”啊,是不是可以把这一举动解读为对中国证监会以往权力过于集中不动声色的纠正?
其次,调整证监会班子的传闻由来已久,年初曾有传闻说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将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尽管这一消息并未兑现,但是不是意味着外界对中国的证劵监管早就期待调整和改进?
再次,时机蹊跷。官方的消息称本次中国证监会对主要领导调整及分工明确将有助于证监会新一轮业务的开展,包括正在进行的包括创业板、新股发行改革,等等。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对时机问题的解读可能与官方的解释不一样。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大脑中马上就冒出杨彦明事件。杨彦明是中国“证券界死刑第一人”,现已查明其在担任证券营业部总经理期间贪污人民币6500万元。几乎所有知晓此案的人员,甚至包括其辩护人,都猜测其贪污钱款部分用于行贿,但杨彦明从未承认。但就在半个多月前的3月25日,杨彦明突然松口了,首度承认部分资金“作为费用给了相关部门和个人”,并且表示,“一旦有相关人员出现受贿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国家司法机关介入调查”,他愿意作为证人作证。
杨彦明事件只是中国证劵行业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任何企业想获得上市资格都必须花费一大笔“上市费用”,这笔费用“大部分”花在北京了,其中当然有一部分花在北京的出租车和宾馆饭店了,但是,只要不是昧着良心说话,谁都知道其中的大部分用在什么地方了。
笔者希望,人事变动背后或许正在酝酿一场证券业监管风暴。
我们承认,证券监管部门一直把维护公平、公正、公开作为监管工作的总要求,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座右铭,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史美伦担任副主席期间,银广夏、三九医药等事件的严厉查处,起到了敲山震虎和振奋人心的作用。
但是,监管滞后甚至监管缺失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而且处理起来往往虎头蛇尾,轻描淡写,治标不治本。就拿我自己曾经持有或正在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来说,莲花味精明明是一家以国有资本为主的上市公司,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管理层自己注册的私人企业的子公司了;梅雁水电的实际控制人从上市公司挪用大笔资金,然后让上市公司每年以坏账提留的方式逐步抵消;广电电子没有经过ST和PT,现在就突然资不抵债了。
上述这些情况路人皆知,偏偏我们的证劵监管部门不知晓,不查处。作为普通投资人,我们理解金融领域的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其“创新”速度超过监管制度的更新速度的事实,所以我们更希望监管部门保持廉洁,因为只有廉洁才不会手软,在处理证劵市场大起大落的背后黑手的时候,能够像当年史美伦处理银广夏和三九医药一样雷厉风行不留情面。
在全流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证券市场作为世界第四大金融市场,在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普通投资者更加热切地盼望有关部门通过包括人事变动在内的调整从而加强监管,维持平稳发展。
作者为畅销财经小说作家,著有《高位出局》、《涨停板跌停板》等股市题材长篇小说,曾担任某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
作者:丁力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