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更强的后劲。”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的这番话,是大连市千方百计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最好诠释。
大连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民生工程来抓,已经连续三年将其列入当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当中,采取了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基地、以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措施,使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在大连走上了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人生舞台。
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大连市近年来多方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大厦等有形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站等网络平台,提供多方面的就业服务,营造了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
大连市2007年投资1.3亿元购置了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大厦,以此贯通了各个专业人才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近年来,全市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举办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人才招聘会达700余场,入场单位4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个,有10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
大连市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快捷的网络服务。去年4月开通的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交流,目前网上实名注册毕业生信息累计5万余条,注册的用人单位有1万余家。网站实现了以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为核心,以在大连的院校、用人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市县、街道、社区为基点的覆盖全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
大连市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大连市和各区市县2006年底相继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街道、社区也相应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机构。2007年,取消毕业生报到费用和招聘会门票费,降低了毕业生的求职成本;2008年,将高校毕业生报到审核权限下放到各区市县,实行网上审核、网上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高校毕业生。
两个基地破解就业、创业难题 实践经验的缺乏、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的两个难题,大连市通过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毕业生提高技能,通过建设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解决资金、场地等难题,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现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各方面共赢。
目前,全市已建立市、区两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44家,全市先后已有5200余名毕业生进入基地开展就业见习,已有3458人见习期满,其中90%见习毕业生实现了就业,57%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今年,大连市还将再建10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纳更多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
大连市沙河口区4年多来共无偿发放大学生创业资金594万元,扶持了155个创业项目,今年又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无偿创业资金,并新建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大连市总结沙河口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验,在2007年出台了大连市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管理办法,设立了1000万元创业资金,推出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目前,市及各区市县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7家,其中专门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孵化基地有3家,提供场地1.5万余平方米,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96户,有500余名毕业生在孵化基地中创业就业。
组合性措施引导毕业生下基层 城市就业难,基层缺人才,据统计,大连市每年到市区以外较偏远的北三市和长海县就业的毕业生只占全市接收毕业生总量的2%左右,结构性矛盾突出。大连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出资金保障、招聘优先等多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百名志愿者服务北三市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
从2006年开始,大连市已经选派了1892名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上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城乡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同时也使这些毕业生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使大学生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大连市逐步提高选派大学生的生活补贴标准,还启动农村人才周转性宿舍建设计划,计划今年首先在23个低收入乡镇建成。同时,出台了“村官”服务期满优惠政策,鼓励服务期满的“村官”留在当地就业,还加大了市级党政机关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考录公务员比例,为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创造上升发展的空间。
从今年起,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重点组织实施“一个乡镇一名农学类大学生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乡镇卫生院一院一名医学类本科生计划”,选派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农村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服务岗位工作。
新华社大连4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