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中午12点,各用人单位的展位陆续“收摊”,招聘人员拿着厚厚的简历离开了招聘会现场。此时,只有“职业指导咨询专区”这个展位仍被十几个大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职业咨询师马雪菲趁着咨询者提问的工夫,一口气喝完了杯中的水,马上又开始回答形形色色的问题。
“马老师,您看我这种类型的人适合做什么职业?”“您给看看我这简历有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马老师,我实在摸不清方向了,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咨询者多是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马雪菲给一个咨询者解答时,其他围观者也听得颇为认真,时不时插上一句。
山东大学研三的王钺来北京找工作已经快一个月了,胡乱跑了几个招聘会,投了几十份简历,零星参加了些面试,现在,她觉得自己“精力像是透支”了,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对自己三页纸的简历也充满了怀疑。
王钺等了近1个小时,终于挤到马雪菲面前,向咨询师“诉了苦”。“找工作很长时间了,可一直没找到称心的,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王钺扒拉着手中的几份简历,眼睛里透着倦意。
马雪菲翻看了王钺的简历,问:“这个电话号码是你山东的,还是北京的?”“山东的。”“那为什么不在电话前加一个0?”马雪菲说,求职者往往忽略简历上的一些细节,而实际上,这些细微的地方却最能体现求职者的用心。
“比如,名字里有生僻字的,为什么不加注拼音?如果用人单位要电话通知你面试,连你的名字都不能一下子叫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你在简历里写自己的优点是"乐观、善于沟通",这些东西怎么能让用人单位将你与别人区别开来?你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也许都在这样写……”马雪菲的话让周围几个咨询者频频点头。
据悉,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几乎每场招聘会都会安排职业指导咨询专区,请学校心理学专家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职业规划师前来咨询服务。在多场招聘会做过现场咨询服务的马雪菲说,每次展台前总会围满大学生,“12点结束的招聘会,我每次都被拖到下午3点才能走”。
马雪菲说,现在,面临求职迷茫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他们轻松度过了大学时光,却在找工作时发现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更不知道怎么找到好工作,于是把一些职业测评和咨询当作“佛脚”来抱,尽管明知道不一定有效。
“我都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很多大学生的能力实际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他们上大学后并没有好好规划一下,而是在谈恋爱、打游戏中混日子,到找工作了才开始着急,这时候急也是白急。”马雪菲说,“大学生老抱怨工作难找,殊不知找工作本身也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首先你要澄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其次要想清楚自己想在哪个行业里做,对这个行业了解不了解。第三才是怎么做的问题。可很多学生跳过第一二步,直接去投简历,怎么可能找到好工作?”
马雪菲的话说得程熙一脸委屈,这个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女生一直想弄清自己的长处和能力,为此做过很多测试,可无论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是网上的职业测评,都没什么作用。“我听说这里有个职业咨询师,就赶快跑过来了。可听了一个多小时,除了觉得很有道理外,好像没有收获更多。下一步该怎么做?我还是不知道。”她摇着头说。
“这些指导和测评只能救救急,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于招聘会现场的职业指导,马雪菲自己也觉得作用不大。马雪菲认为,国内的职业规划起步晚,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如何求职是需要学习的,职业规划应该作为一门科学引入高校,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教授,站在人生规划的高度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