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卞松林、记者赵国清)“农忙时我回家去种田,农闲时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高尔夫球场做保洁工作,一年四季都闲不着,我家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4月16日,铁西区四方台镇农民李光东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赚钱经”。
如今,在铁西区,像李光东这样的“两栖农民”已达到了4000多人。他们改变传统单一的劳作模式,采用田间、车间两不误的“两栖”生活方式,活跃于城乡的私企、民企和商业服务领域,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铁西区现有农民十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大潘、彰驿、高花、四方台、新民屯和长滩等乡镇。“过去是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干闲;如今是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赚钱。”这是在铁西区广大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近年来,铁西区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该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招商引资企业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积极鼓励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就近从业,灵活就业,广开增收门路,由此催生了大批“两栖”农民。这些“两栖”农民农忙时下田务农,精心耕作;农闲时便“洗脚上岸”进厂进城谋业。他们不但外出赚了钱,还根据城里的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家里的种养结构,引导广大农民种养围着市场转,跟着需求走,形成了城里要什么种什么,缺什么养什么的良好格局。彰驿镇朴坨子村农民李福昆种植了100多亩蔬菜等农作物,农忙时他在家经营管理农田,农闲时,利用自己现有的3台联合式水田收割机,走出家门,到苏家屯、康平等地承揽水田收割业务,每年收入都达20多万元。而同村的另一农民夏成信则在经营自己6亩农田的同时,利用自己懂得兽医技术的优势,走村串户,为牛、猪、鸡治病,每年的收入也十分可观。
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该区积极为广大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广阔平台。他们通过采取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等措施,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数字报点击排行 更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第A04版:沈阳经济 · “两栖”让铁西农民“赚大发”了 · 吹响大项目开工“集结号” · 浑南:孵化器筑起就业“中转站”·“沈阳森林乐园”4月25日开门迎客 · 新民 农民掀起购买农机热潮 · 辽中:“生物反应堆”埋入大棚 · 昨起沈阳开始严查“三黑”·上接1版,减负助推企业闯难关 · 于洪 行政经费支出力争“零增长” · 辽中 建设1.8万亩设施农业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营销客服:电话:(024)2269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