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增进理解 ——清镇市站街镇拆迁工作见闻 “我家位置好,一进村就正对倒。”
“我家也不错,将来可以开小饭馆。”
4月10日,天气晴朗。站街镇林歹村的罗昌云、陈朝华、罗昌华等村民,在选好“新家”的户型和位置后,笑呵呵地从拆迁指挥部出来,兴奋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位于清镇市中部的站街镇,境内铝、铁、磷、煤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吸引了山东枣矿、贵州兰花等一批重点企业,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循环经济清毕煤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去年下半年,总投资达16亿元的贵阳海螺盘江水泥生产线项目又落户站街林歹村。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产值12亿元,实现税收1.46亿元,对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2月初,“任务”下来了:在两个月期限内,必须圆满完成涉及108户342人的拆迁征地工作。
2008年12月6日,站街镇搬迁工作组的30名成员打着背包、穿着水鞋进入林歹村,成立了“海螺项目现场调处办公室”。短短一周时间,先后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群众听证会”和搬迁户选房会”,还采取分片包干、包保到户的办法,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只要多和群众沟通,和他们做真心的朋友,工作就好做了。”工作组成员叶小玲摆起了他们的故事:
“我们组所负责的有一户人家叫罗昌云,开始怎么也不肯答应搬,说话也很不好听。我们没有急躁,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劝导。最后,罗昌云终于道出了不肯搬的原由: 60多岁的母亲卧病在床,现在又要到年关了,担心搬出去后发生意外。”
叶小玲说,于是,大家凑钱,帮忙联系医生为老人治好了病。罗昌云终于搬出了旧宅。
站街镇党委书记郑微波说:“我们要设身处地,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一想,不能让老百姓有后顾之忧。”
站街镇除了认真做好征用田地、房屋的测绘、家庭情况调查和建立档案等工作外,还与厂方一道从房屋的类型、庭院设施的补偿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保障群众利益。建立搬迁奖励和激励办法:自发布搬家协议签订公告之口起,第一天内搬家的奖励5000元,第二天搬的奖励4000元……
此外,为了妥善安置好搬迁的村民,除了每月按期发放每平方米5元的过渡费外,还帮助一些有劳动力的人员联系在工地做工。目前,厂方已在当地招收了90余名村民。对于一些困难的家庭,政府还通过各种渠道给予帮扶。今年94岁高龄的罗刘氏老人,与68岁的独子罗得相相依为命,居住在40平方米房里。镇领导在政府老宿舍无偿为其安排了一间60平方米的住房,还尽力帮助解决了基本生活。
沟通增进理解 。在村民们的支持下,整个搬迁工作在短短20天时间内就圆满完成。目前,占地68亩的搬迁安置小区,已完成了“两通一平”,房屋及配套的水、电、路、绿化等工程将于今年10月竣工。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