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村民住宅小区
在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西青区对社会事业给予了更加深厚的人文观照,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财政优先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相继开展了社会救助惠民行动、社区服务利民行动、农村基层建设护民行动、双拥共建安民行动、社会性民政便民行动等五项民本行动。
就业是民生根本,西青区从2008年起重点实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专业农民培训、非农产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村干部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农民高等学历教育培训、女带头人培训、中专生学历教育培训、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等九大培训项目,年内实现了5000农民转岗就业,使非农就业率达到70%以上。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西青区广开就业渠道,广泛开展双向选择用工招聘会、座谈会、见面会,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牵线搭桥。同时,对重点企业在用工上开出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关注社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在教育等公共服务上,投资2.95亿元,建设了第二所示范高中校。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天津师范大学第三附属小学,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城里孩子的良好教育。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一座国际水准的体育中心,能承接多种国内外体育赛事,室内场馆能承接游泳、体操、乒乓球、篮球、排球类比赛,室外场馆能承接大型田径、棒球、足球比赛。此外,为满足农民的多层次、高品位文化需求,西青区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中心。并将建成9个街镇达标文化站和60%的村级标准文化活动室。并在全区建立区级文化信息资源中心,街镇级分中心和覆盖全区的基层服务站点,使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如果把家庭比作社会最小的细胞,那么,社区就是这一个个单一的细胞依托的载体。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转入社区,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社区建设,成为西青区委、区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社区建设中,西青区采取老城区插建、原无场地的改扩建、支付资金购买等三种方式,每个新建达标社区财政予以补充资金150万元,改扩建和购买方式建设的社区财政补贴100万元,每个社区实际投入达到300万元,建成后的新社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各种功能完备。2008年,全区共投入9800余万元建设资金,建成2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今年将建成15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面积达到16829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3783万元。同时,今年还将对现有居委会进行整合,预计投入资金3600余万元,用于社区工作用房建设。建成后的社区服务中心,将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救助、就业、社区警务等多项社会管理功能,同时提供残疾人康复、养老、文化活动等便民场所。
优抚对象是一个相对独特的群体,以优抚安置为主要内容,西青区确立了保障残疾军人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抚军人家属在内的拥军优属保障线,使军有所优。2008年,西青区用于农村义务兵补贴达到200多万元,目前农村义务兵补贴标准达到年均9600元;城镇义务兵达到6000元。进一步完善了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投入130多万元对600余名优抚对象进行调标,额度达40%。今年,对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困难补助74万多元,已投入40多万元用于医疗补助。对军嫂仅去年就累计发放补助金240余万元,通过招聘会等形式,使军嫂都成功走上就业岗位。为复员退役军人广辟就业渠道,成立了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中心,健全了安置网络,实行文化考试与政绩考核相结合,择优选择用人单位,并逐年扩大货币安置比例。2008年发放自谋职业扶助费242万元,连续多年安置率达到100%。同时,西青区根据驻区部队需要,深入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每年投入都在1000多万元。2008年,仅向驻区部队慰问和帮助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就投入资金620余万元。
近年来,西青区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打造“点有活动、线有亮点,面创新高”的双拥模式。今年以来,在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开展了继承先烈传统,共建美好西青,缅怀英烈丰功伟绩,歌颂西青辉煌成就,忆军旅生涯,抒军人情怀等主题活动。清明节前夕,组织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了祭奠英烈系列主题纪念活动,掀起了双拥热潮。2003年和2007年,西青区连续两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区称号。
慈善是社会文明的象征。西青区高度关注社会慈善事业,用创新的理念献爱心,为干部群众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桥梁和通道,西青区诠释出公益慈善的崭新内涵。关注困难群体,传递人间温情,弘扬社会正气,在西青区正在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02年,西青区在天津市率先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随之街镇也先后建立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点。2005年,西青区慈善协会正式运行。今年,西青区还将建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对边缘群体的家庭困难救助机制,提高助困、助医、助孤、助老、助学的救助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对低保、特困家庭子女入学奖励资金标准,考入大学的以上两类家庭子女一次性享受5000元补助。
一条条绿色通道,串起困难群众与社会,爱的纽带。西青区经常性社会捐助站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目前已累计收到捐赠物品36000余件,捐款600多万元,先后助医、助残、助学、助孤600多人次。并相继落实了就业、就医、助困、助学等配套优惠政策。去年,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区人民群众的心,西青区累计捐助1900余万元,捐助物资1210多万元。目前,西青区已形成暖春、圆梦、育苗、福孤、助才等五大慈善品牌。
不难看出:“数字民生”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西青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关怀民生的情怀。一座座民生大厦,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一幅和谐的社会画卷正在西青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