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分裂”让泰国人反感
“红黄”两色的过激行为让不少冷静的泰国人反感。泰国《民族报》4月12日的社论标题是《这个国家再次被自己的人民出卖了》。
文章说,泰国从此陷入“冤冤相报”的死胡同:“黄衫军”占领总理府,对头“红衫军”就堵塞曼谷交通;“黄衫军”封闭国际机场,“红衫军”就破坏国际峰会……大家都拿自己的国家做人质而换取利益。《曼谷邮报》4月13日也发表社论说,现在是划定界限的时候了,“红衫军”的所作所为玷污了民主这个高贵的词。
泰国《民族报》4月14日的社论是“红衫军的行为像恐怖分子”。社论说,“红衫军”13日的表现是对曼谷和周边地区的破坏,他们将整个首都作为人质对抗政府和军队,他们已经从普通示威者变成了暴徒和恐怖分子。在一些泰文网站上有很多批评“红衫军”的声音,认为他们不顾泰国的国家尊严和国际形象,“出卖”了国家。
泰文报纸《民意报》对泰国民间舆论一直影响很大,4月14日,该报网页头条新闻是———“苗人”他信通过CNN开战,又被BBC激将,回答要当领袖。泰国媒体向来喜欢给政治人物起绰号,因为他信肤色较白,像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苗”人,所以很多泰文报纸直接用“苗人”一词戏称他信。文章引述了他信13日晚接受英国BBC采访时说的话,如“这次走出来抗议的人需要看到泰国有真正的民主,而过去民主只属于少数人组成的集团”。他信还用了一句泰国谚语:一片芭蕉叶不能遮掩住整头死去的大象。
现任泰国总理阿披实13日晚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信说“政府不合法,不是来自民主选举”的话不是事实。有不少网民对他信的言论也表示了不满。网民Jugadleing质问他信“是不是要把整个曼谷烧了才罢休,因为他已经没有亲戚和家人在这片国土上了”。网民just_politic(意思为“仅仅是政治”)说,“红衫军”要是以为搞砸了峰会就是“胜利”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他还说,即使没有政治问题,泰国经济也早就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摧残了。
“美国之音”4月14日也以“军警分歧社会分裂:泰国抗议显示深刻社会矛盾”为题做了报道。文章说,城市与乡村的矛盾、经济和地理上的差异是红黄两派分裂的原因。他信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泰国北部的农村人口和穷人,而他的反对者主要是城市居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人士。此外,泰国军队和警察也有分歧。军队反对他信,而警察系统比较支持他信。对于泰国社会出现的彻底分裂,英国里兹大学研究泰国政治的学者麦卡戈说,把这些暴动看成城市富人和农村穷人之间的冲突是把复杂的形势过于简单化了。麦卡戈认为,这种彻底的分裂不只是存在于不同阶级中,它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分裂,丈夫和妻子不能彼此谈论政治,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几十年来定期见面、参加社交生活的人却不能一起聚会了。
英媒称“泰国民主文化失败了” 英国《卫报》4月14日发表了题为“泰国:红黄大战的革命”的社论。文章分析说,在泰国最近所发生的危机中,最糟糕的时刻都是在一种不真实的气氛中度过———似乎是在愤怒和染有颜色的T恤衫下每个人都达成了一致:不会有人严重受伤。这些抗议活动几乎都是仪式性的,如围困机场的“黄衫军”向游客道了歉。但“红黄之争”现在已让泰国的政治崩溃到达了一个黑暗、危险的境地。这场颜色大战对泰国的国家声誉和国民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这个国家正在被一场政治危机弄得凌乱不堪。抗议者的声音越来越尖,而政府也变得越来越软弱。《卫报》还分析说,泰国本不该陷入这场危机,泰国国内并没有大的民族或宗教争端。尽管多次发生政变而且存在王室,泰国却建立了能够击退腐败和经济衰退的民主文化,但在面临操纵政局的政客和愤怒的人群时,这种民主文化失败了。
法新社14日的分析报道说,在平息反政府抗议活动中,泰国军队起了“保皇派”的作用。在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许多统治者都通过惨痛的教训意识到,军队的效忠与否将意味着他们的生存或倒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安全问题专家约翰?哈里森表示,从东南亚的现代史可以看出,在危急时刻,人民期待军队发挥作用,而军队拥有大量的国家资源和强大实力,当其认识到因为领导人的腐败和低效而无法维护国家的正常利益和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时,就会进行必要的干预,以重建国家秩序。
北京大学泰国研究中心教授任一雄认为,泰国民主的本质性特征是“威权为体,民主为用”,即以民主之形,行威权之实。这与泰国政治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权威认同”有关。对于泰国来说,民主制度毕竟是一个舶来品。民主制度所宣示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泰国民众接受,但如果民主机制不能在民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为社会带来安定、促进发展,相反却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他们宁可在相当程度上选择威权。
更多精彩 请点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