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钢钉、一条钢板和一枚尖锐的弹片,这是石家庄警备区第五干休所离休干部、老八路汪文辉去世后留给子女的一笔“特殊遗产”。
4月3日,记者在汪文辉老人家中看到,墙壁上的镜框里还留着他年轻时的照片,汪文辉一身戎装,目光坚毅。
这是1955年授衔时拍摄的,当时他任总后勤部司令部参谋。
汪文辉的长子汪国庆对记者说:“去年6月父亲被确诊为贲门癌,我们没有告诉他,但他已经有所察觉。”汪国庆清楚地记得,去年10月1日,他们兄弟姊妹5人一起看望病中的父亲,父亲只把他一人叫到病床前,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等我走了之后,把我身体里的钢钉、钢板、弹片取出来,你们分了吧,权作我给你们的"遗产"。”老人过世后,他的老伴赵玲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重申了老人的遗愿。去年12月10日,子女们从骨灰中找出在父亲体内留存了数十年的钢钉、钢板和弹片。5个子女和一个外孙,每人分到了一件。
“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所以晋升得很快!”汪文辉的老战友张富军说,汪文辉原籍天津宝坻县。1945年入伍的当天晚上,部队就被日本鬼子包围了,他和战友们每人只领了3颗子弹,但凭着不怕牺牲的劲头与敌人殊死战斗,最后成功突围。入伍3个月后,他成为机枪班班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汪文辉被编入四野七纵,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当时他带领一个排在坑道内死守,敌人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集中兵力大举进攻,我军以寡敌众,击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战斗打了33天,汪文辉身负重伤,战后全排仅剩下12个人。此役,汪文辉荣获大功奖章1枚,身上留下了多处伤痕。
辽沈战役中,汪文辉参加了攻打锦州的战斗。在那次战斗中,他的腿几乎被炸断。那次负伤,一枚弹片嵌入他左脚踝的骨头里,跟随了他一生。他的左臂在战斗中被炸断,后来用钢钉和钢板接上了。他的右腿根内侧也有一块弹片,多年来一直留着个大疤,足有碗口大,用手就能摸到里面的弹片。
汪文辉的二女儿汪晓平告诉记者:“一到阴天下雨,父亲的左臂就感到疼。这是因为左臂的4根钢钉,有一根比较长,压迫他的神经。即使是好天,父亲睡觉时也不能用普通的姿势,必须在左臂下垫个东西,否则就感觉疼痛难忍。”
汪文辉的老战友张富军感慨地说:“汪文辉在部队时从来不说自己身上有伤,当年他任团长带部队野营拉练时,从不坐车、骑车,都是和战士一起徒步行军,吃、穿、住都很简朴,真是当年老八路的作风!”
汪文辉的家中陈设十分简朴,物品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唯一有点现代化气息的是走道里的一台双开门立式电冰箱,子女们曾多次提出想给家里粉刷一下屋子,汪文辉就是不让,可去年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汪文辉知道后却第一个到干休所捐了款。
对于父亲留下的“特殊遗产”——体内的钢钉、钢板、弹片,儿女们看得弥足珍贵。“这比任何东西都有价值,因为它是我父亲用生命换来的,凝结着他的理想和追求。”女儿汪晓平说。“这笔遗产时刻激励着我们,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尽心尽力,多为国家作奉献!”汪文辉的儿女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