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周期望虽然已有75岁,但助学的热忱不减。记者杨勤摄 |
中风阿婆不雇保姆攒钱助学
文 / 记者石善伟 通讯员胡朝晖
现年75岁的周期望住进老年公寓已有三年,一直独居。过去周阿婆收到的信件最多,现在她接到的电话也不少,这让周围的其他老人很是羡慕。其中,信件多是寄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和江西老家的学校,电话更是各个城市都有打来,还不乏越洋电话。周阿婆笑称,这些经常写信和电话问候她的,都是她家乡的孩子。
知情人都知道,这些问候其实是受她资助的学生们送来的。
周期望的老家是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50多年前随部队转业来到广州,她多年在广州计生部门工作。1991年,退休后的周阿婆喜欢上了摄影,和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生到井冈山地区采风,看到家乡破陋的校舍和因贫失学的学生,一群影友百感交集,大家将身上的1600多元现金捐给了学校。回到广州,周阿婆心绪难宁,在自己的家乡,教育状况一样堪忧。
热心助学 坚持12载
1997年,井冈山的任弼时中学就多了一项“周期望奖学金”,学校的10名优秀教师和当年考上大学的10名困难学生,每人拿到了500元。后来,家乡的文竹中学也有了“周期望奖学金”,受惠的学生、教师范围不断扩大。而那时,周阿婆的每月退休工资不过才几百元。从开始每年拿出5000元,接着增加到每年1万元,再到去年为西部小学额外捐出2万元,到现在,阿婆已经坚持了整整12年。
省吃俭用 攒钱助学
单靠退休工资来助学自然远远不够。这些年来,在阿婆一个人的培养下,三个儿子事业有成,家庭都还宽裕。孩子平时给老人的孝敬费、零花钱,老人都一点点攒起来,再加上原来的积蓄和摄影作品获奖得来的奖金,统统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有一段时间,阿婆还加工塑料工艺品来赚点小钱,为的就是多一个学生不再失学。几年前,阿婆得了中风,病后左边身子不太好使,这些零工也被迫停了。
可在自己的生活中,阿婆处处省吃俭用。因病住进了友好老年公寓之后,阿婆坚持自己照顾自己,没要保姆,拖着中风的身子自己做饭。一个电风扇用了好多年,坏了几次都是自己鼓弄好的。
助学衣钵 代代传承
让周阿婆欣慰的是,不少受她资助的学生都已成才,并且传承了她的助学精神。1999年,以当地高考状元考进北大力学系的周文韬,大学期间一直受到周阿婆的资助。在国外大学读完硕士之后,他现在任职于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前不久,他还和周阿婆提议,由他拿出1万元,继续以“周奶奶”的名义捐给母校。老人考虑到小周才毕业不久,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她婉言谢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