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警惕信贷飙升之险
文/健君
3月份新增贷款达到1.89万亿元,意味着一季度新增信贷已经完成全年信贷目标的91.6%,信贷增势之猛令市场震惊。按照过去十年一季度信贷平均占比和增速估算,2009年新增贷款数额保守也将达到8万多亿元,这相当于把过去三年放出去的钱,集中在一年之内用,形势有喜有忧。
面对增长依然脆弱,不确定因素仍然众多的经济形势,中国需要继续维持“保增长”的政策环境。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无疑仍然是宏调政策的重点之一。
然而,理解一季度4.58万亿元新增贷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警醒,一季度大量新增贷款目标单一,主要集中在“铁(路)公(共设施)基(础建设)”上,风险高度集中。如果信贷继续过快地加速,风险监管赶不上,结构优化难保证,民间投资接不上,则会埋下导致未来经济出现问题的“种子”,尤其可能加大银行风险。
如果仔细分析,与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幅却不大,意味着大量资金处于定期存款状态,没有转化成促动生产经营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状态,表明当前的信贷高涨并没有对实体经济起到与之匹配的拉动作用。
至于3月份企业资金状况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可能并非由企业经营效益改善带来,而是由企业贷款派生而来。最明显的就是,目前票据贴现利率与定期存款利率倒挂,很多企业把票据贴现所获得的资金继续存入银行,变成定期存款,获取息差收入。这种存贷款总量“放量虚增”一旦遇上货币紧缩,就将造成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令人担忧的还包括,在信贷高速增长伴随下,银行“贷大、贷垄断”现象日益突出。不但在投放时间、投放量上过度集中,而且投向过度集中于大客户和单一客户。大型企业有些资金甚至间接或直接流入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领域。结果,未能解决决定经济复苏的关键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将越来越多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旦经济金融条件变化或客户经营异动,过于集中的银行信贷,非常容易造成风险爆发。比如,信贷飙升可能导致传统产能继续高速释放,在生产过剩冲击下CPI持续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形成通货紧缩。如果产能无法为市场吸收,必将危及放贷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不良贷款反弹。
因此,面对一季度投放的过度集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等因素,监管部门需要提高警惕加倍控制风险,及时修正信贷政策。这不仅是商业银行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艰巨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