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危机促进亚洲经济转型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消费,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共同面对的课题
周正平
以“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作为会议讨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于4月17~1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这是继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后,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又一次重要对话。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金融危机阴霾下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本届年会,理所当然受到了亚洲国家乃至世界关心亚洲事务的人士共同关注,出席本届年会的代表,无论从层次结构还是从人数规模来讲,都超过了以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经参加过多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议题设计的殷仲义表示,在金融危机阴霾下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本届年会,确定的主题做到了与时俱进。他分析说,过去二三十年,亚洲新兴经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生产消费品,赚取外汇,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欧美发达国家又利用金融杠杆回收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形成美欧发达国家的消费动力。
因此,亚洲新兴经济体程度不同地形成了以出口拉动为基础、以紧密参与欧美经济循环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亚洲内部的经济循环需求不足。
2008年,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对外贸易额,只占该地区全部对外贸易额的49.7%,而欧洲内部的对外贸易额,则占该地区全部对外贸易额的73.5%,显示了亚洲内部经济循环与欧洲内部经济循环的巨大差距。
金融危机爆发,使欧美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意愿不足、储蓄率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循环趋缓,出口下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殷仲义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挑战,亚洲新兴经济体严重依赖区域外市场的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形成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模式。亚洲国家和地区扩大内需,既包括扩大亚洲各经济体内部的消费,也包括扩大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与投资。
他分析说,在贸易方面,亚洲经济体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东盟间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业互为补充,谁也离不开谁,西亚的能源和东亚的制造业,也有巨大的相互需求;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水平和制造业装备水平相近,贸易技术、人权、环保壁垒,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那么强。因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完善“10+1”、“10+3”、“10+6”等区域合作机制,促进贸易便利化,开发出区内新的贸易需求。
在相互投资方面,亚洲内部也存在提升空间。中国目前的资本比较丰厚,而受金融危机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自欧美的投资大幅度减少,如果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能够进一步相互开放资本市场,将刺激亚洲内部的投资增长。
他强调,亚洲扩大内需,一条重要的途径是提高区内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
殷仲义分析说,中国与印度、越南、印尼、泰国等几个亚洲主要新兴经济体,城市化水平都不高,农村人口比例较大,但目前,这些经济体的农村消费率都很低。
究其原因,在于亚洲地区的农产品价格,既不能反映区内农业资源的稀缺程度,也不能体现亚洲区内的平均利润。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重还不高。
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消费,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共同面对的课题。
尽管亚洲经济发展前景,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展望亚洲经济发展未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仍然乐观地认为:金融危机开始改变全球金融力量的对比,亚洲很多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和金融比较稳健的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地位和分量在增加,西方国家对亚洲在金融上的依赖程度也将增加,因此,现在是建立东西方更加平衡的金融关系的好机会;此外,中国、印度以及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可以利用全球产业大分化、大改组的时候,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机会。
而殷仲义则强调,中国和亚洲经济体还可以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协调立场,形成合力,推动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建立亚洲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应有的地位,维护亚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