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介绍,今年3月,中央企业利润环比上升86%。中央国企赚钱了,而且是在世界经济一派萧条的情况下,风景这边独好,这已成为李荣融们的骄傲。
记得在去年8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李荣融声称,“世界上找不到我这样一位好老板”。
他的逻辑是,“因为老板最重要的是,伙计给你挣得钱多,你应该也给他多点,伙计完不成任务,就请他走人。”而他领导的国资委,用每年多支出4600万元薪酬,换来每年1500亿元新增利润。国企赚了钱,现在已成为一个铁证,一来证明国企领导人有本事,一来证明他们高薪合理。
但就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李荣融也坦承,“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管理问题”。管理有问题,管理能力不足,以至于走不出国门,但国企却能够大幅盈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大企业去年利润均超千亿,名列全球十大赚钱企业。相形之下,一些跨国公司却在巨亏。从这种鲜明对比中,我们应当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跨国经营?那是因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必须开拓国际市场。一家发达国家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好处是占有市场,薄利多销;一家发达国家的企业进入不发达国家,则可以凭借价格、服务优势,赚取暴利。近两年,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内巨亏,却在中国赚钱,就是跨国经营带来的好处。
中国国企走不出去,自然有李荣融所说的管理问题,但管理能力不足只是“果”,“因”在于走出去的动力不足。现在国企是“举全国之力”,铺起了大摊子,占领了中国市场。在客观上,它排斥了外资的进入,也排斥了私人资本的进入,形成垄断或准垄断。国企在国内就可以赚大钱,那跨国经营对它来说就是多此一举。既然不需要走出去,还要跨国经营的管理能力干什么?
而跨国经营的管理能力不足,又必然会带来国内后果。一定的管理能力,意味着一定的价格、服务水平。打比方说,美国打一个长话收费几美分,而在中国,收费可能是一美元。事实上,与在华赚钱的跨国公司相比,国企赚钱有其特殊性。至少是在所谓“资源性行业”,国企报出的价格是“成本+利润”,其中的成本、利润都是由企业或国家单方面给定,而非市场竞争的结果。国企盈利有了绝对保障,而消费者在价格、服务上却受到重大损害。
全民出资建立国企,初衷应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障供给。但在建立国企之后,国企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于是国企必须赚钱,必须具备价格、服务上的竞争力。国企作为企业,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内在地必须成为跨国公司,才能获得其所需的市场竞争力。但国企参与国际竞争,蕴含巨大的市场风险,这是国有资产不能承受之重。这使得国企与国资成为一个巨大悖论。
随着中国继续对外开放,中国市场必然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到那时,只有那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开放的市场上生存下去。中国国企现在赚钱,这是事实,但他们无法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也是不争的事实。关起门来赚钱,经营走不出国门,这是国企的正反两面,一面十分风光,一面十分可耻。
国企现在赚钱,但国企领导人不要急着说自己付出了智慧和汗水,不要急着说自己高薪合理。面对国内市场世界市场化,国企能否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国企向何处去,这才是大家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杨于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孟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