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农村孩子上大学遭遇“尴尬逆转” 家长热情减退

  上大学,一直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热门追求。如今,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上大学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冲击下,一些农村家长“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热情开始减退。而不少已然走在大学旅途中的农村学子,也对上大学产生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苦涩。


  这种尴尬逆转的背后,有多少意味深长的因素值得人们关注与深思?

  农村学子沉重的大学账单

  一个普通农家孩子上大学,要消耗掉多少家庭财富?南通大学法律系大三学生刘强算了一笔细账:

  在通大,每个月生活费至少得500元,如果再购置一件换季衣服或跟同学出去吃吃饭,差不多就得700元。省着点花,一年的生活费少说也要6000元,加上住宿费1200元、学费4600元、书本费600-700元,上大学一年的花销须得13000元,如果算上电脑、手机等大学生必备电子产品的花费,就更多了。

  刘强来自邳州有名的大蒜之乡——宿羊山镇,家里7亩地全种了大蒜。行情好的年份,7亩地除去化肥、地膜、蒜种等3000元成本费,纯收入有一两万,但也只够刘强一年的大学开销。去年,大蒜出口销路不畅,蒜价从往年的每斤一块多钱跌到了一两毛钱,7亩地一年纯收入不到3000元——即使家里人不吃不喝、无病无痛,也不够他一年的大学费用。对此,刘强的心情很不好受。

  朱文尧来自赣榆农村,现为南京大学研二学生。小朱告诉记者,在不少乡亲们心目中,读大学真是花钱如流水,“我爸从结婚后开始攒钱,攒到现在就培养了两个大学生,钱花光了不说,还欠了人家债。如果我们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父母的负担或许不会像现在这么重。”

  家在涟水县农村、正在上医学院的小丁告诉记者,他家年收入在两万左右,在当地农村也算是“中产阶层”了,可是他的大学费用耗去了家庭收入的50%-70%,家里因此变成“贫农”。小丁感到非常愧疚:“如果我不上大学,家里可能就不会这么困难。”

  农村父母的期望值,实现有点难

  一直以来,农村众多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改变家庭命运。然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农村父母的这条希望之路变得模糊渺茫。

  在南京大学小百合网站上,一位已毕业的女生心酸地讲述了自己和父母遭遇的尴尬——

  我是地道的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对家里来说也是天文数字,可是父母咬着牙坚持供给我。那时,他们都相信,大学将会改变我的命运,继而改变他们的命运,将来能够和城市老人一样,住进干净整洁的楼房,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所以,不管多难,他们都破釜沉舟地坚持着,然而,我大学毕了业,却在城里四处打工,每个月仅有1000多元的微薄薪水,坐车,吃饭,租房子,生活过得一点不轻松。过去对我抱很大希望的父母,终于失望了。

  偶尔回到家乡,总有些村民追问:“你大学毕了业,一个月挣多少钱?学费挣回来了吗?”他们就是当初坚持不让孩子上学的那群人,如今看着花了大钱却没有大出息的我,心理上似乎大大地满足了。在乡邻们嘲笑的目光里,深信我将来会有大好未来的父母,似乎也开始后悔当初供我上大学。原本打算60岁不再苦干的父亲,终于还是硬撑着,一边种地,一边经营他的小店铺,他再也不跟村里人说“将来要去城里住楼房了”。因为他知道,以我目前的状况,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干十几年才能买得起楼房。

  陈一良,南京林业大学教师、环境工程在读博士,来自湖北著名的“考试大市”黄冈。他告诉记者,高考在家乡仍具有神圣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情况跟以前确实不一样了:“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教育投资高了,而毕业出来的收益小了。”

  问题是,农村父母们的这份付出,未必能得到期望中的回报。“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从农村来到城市,是改变了命运。但是,这种改变建立在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往往是"一家人的努力才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而农村孩子到城市定居后,小家庭的情况并不会有多少改变。要说改变,也就是身份有点变化,社会地位提高了,其余的,还真谈不上。”陈一良心情复杂地说。

  南大学子朱文尧也深有同感:“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还要攒二三十年钱买房子,真不知道还有能力帮父母多少!”

  农家“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值不值

  昂贵的大学成本、毕业了也不意味着就能获得一份好工作,这份沉重与无奈引出了一个尖锐的疑问:农村家庭“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究竟值不值?

  医学生小丁,从小就被家人灌输了“不上学就没有出息”的思想,坚信“只有靠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不过,谈起这个值不值的话题,小丁流露出复杂情绪,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次回家与小学校长聊天时,连这位公认的乡间文化人也觉得“上学未必是一条适合农村人走的路”。个别乡邻的话更难听:“上大学有啥用?你看我们家现在都是楼房了,他家还不是破瓦房?”

  蔡军来自我省一高考大县,他苦笑着说,由于大把花钱,如今上大学在家乡再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在读硕士则被一些老乡视如“败家子”。有的人大学毕业后,不能给家庭带来改变,还继续向家里伸手要钱买房子,更给“败家子”的说法提供了事实依据。

  在陈一良博士的家乡,“值不值”这个问题如今已不太容易说清楚。陈一良说,在他们那里,很多人出去打工都发财了,比考上大学的还要强。而不少大学生和大专生,毕业了还是像没上大学的人一样找事做,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差距的确在缩小。“不过,书读多了,出路多了,这并不是坏事。”陈一良认为。(陈月飞蒋廷玉 李月宁)
(责任编辑:杨笑)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