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住房建设对拉动内需意义重大,委员们由此建议——
本报记者 王欢 实习生 谢敏
城乡住房建设对建材、冶金及家电家具等50多个关联产业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省政协委员们认为,推动城乡住房建设,既是当前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也可视作应对危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
当前哪些因素影响着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的复苏和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序推进其健康发展?这成为省政协十届六次常委会上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成本高企
住房刚性需求仍有所压抑
“总体来看,我省整个房地产业回暖还需一个过程。”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崔广义的这一论断来自于对数据的跟踪:截至今年2月末,全省商品房空置面积808万平方米,增长35.6%。销售不畅直接导致投资减少,2008年我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30.16亿元,增幅从2007年的45.6%下降到7.8%。
崔广义说,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受金融危机冲击,购房者存在观望态度外,房价偏高导致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有所压抑仍是一个主因。比较合理的房价,应该是当地人年均收入的3-5倍,但目前我省商品房价格基本上都高于这个比例。目前,土地成本一般占商品房总成本价的3成左右,税费占总成本的2-3成,再加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还需加大,这些都影响着价格的调整。
广元市政协主席唐全林则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民对农房改造、建设有“三怕”,一怕建筑质量差;二怕建材涨价和紧缺;三怕贷款难、利息高,开工容易收尾难。“我们要谨防由于这些担忧,影响农民对农房重建、改造投入的激情。”唐全林说。
调整政策
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怎样合理控制建房成本,增强住房建设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在目前房地产业低迷时期,政府应对房地产税费进行改革,该取消的取消,该减缓的减缓,并实行阳光收费。”委员们直言,需要全面清理、调整已过时的政策。属于国家层面的要积极反映,省上可以解决的要尽快解决。
“从长远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体系和由市场配置房地产资源的商品房建设、销售的长效协调机制。”崔广义建议,比如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中低价位的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供应。政府还可探索建立独立的、专业性的住宅金融机构,针对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福利性金融支持等。
强化保障
增强农户建房的信心
“农房改造建设既是农民最大的投资项目,又是拉动农村消费的主要载体。我省可借灾后农房重建,进一步启动全省农房改造。”唐全林的关注引发委员共鸣:必须想办法消除农民的“三怕”,增强农户建房的信心。
怎样消除他们的担心?唐全林认为关键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强化服务与完善保障体系的关系。特别是材料供应上,构建县、乡、村三级特供体系,对水泥、砂石实行定点特供,钢材实行分片设点特供,建材实行政府统购、统销、统价、统运的“四统”特供。
同时,处理好创新住房消费观念与激励农民投入的关系。一方面,引导农民树立经济实用的住房消费观念,科学花钱建新房,比如住房面积不贪多,人均30平方米左右够用即可;住房结构不强求砖混结构,修建砖木结构、轻钢结构、穿斗木结构的农房,既美观安全,还可省钱30%以上。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征地、税费、林木砍伐等方面给予减、缓、免等政策,降低建房成本,并由政府筹集资金,给农户贷款担保及给予每户一定数额的贷款贴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