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警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在选拔警察时注重心理素质,还在系统内部设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以协助警察调适心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例如,香港《警察通例》明确规定警察在执行公务中遇到刺激性事件如开枪、击伤等,事后都必须咨询心理医生,并运用科学方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障碍。
而我国在这方面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忽略了对警察心理素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培养。社会舆论也常常失之偏颇,对于“激情杀人事件”一味指责埋怨而缺乏理性的分析,结果使得警察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愈来愈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民警的自我调适是首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心理学教授李迎春指出,警察自身对心理问题往往存在偏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己无关论,认为心理问题是一个手电筒,只是用来照亮别人的;二是无害大局论,认为心理问题可以自愈;三是职业特点论,认为当警察就必然出现心理问题。
鞍山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周铁民认为:按照心理学宣泄理论,心理压力如不能及时排解,就会使人出现反常行为,侵犯与攻击他人。而警察如果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那么他们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耳闻目睹的犯罪行为的濡染,极有可能转换为更严重的犯罪或导致自我伤害乃至自杀。
“解决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关键是给警察减压,在目前很多外界环境尚不能立即解决的情况下,民警自我调适当然是首选。”大连市公安局训练教育处副处长丛鹭鹏说。
大连市公安局心理训练部王选波主任认为:“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法减压,有人选择酗酒、唱卡拉OK,有人喜欢看书、去旅行。然而,有些所谓的减压方法,不一定可以令我们放松。譬如酗酒,只能令人在短时间内情绪高涨,那种麻醉的作用,很快便会消失。过后,压力反而会增加。”
十种自我心理减压方法 大连实验中心在开展民警心理健康工作过程中,总结出了十项有效的民警自我调适减压方法。
一、放松疗法。包括深呼吸练习、肌肉放松法、意象放松法等,其中意象放松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幅宁静、优美和悠闲的景象,脑神经接收了这样一个景象后,便会作出相应的生理反应,包括呼吸和心跳减慢、肌肉放松等,使整个人慢慢地感到愉快舒畅。
二、注意睡眠卫生。减少饮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例如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品;不要在晚饭后做剧烈运动;睡房保持适中的温度等。
三、保健运动。有研究指出,连续2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使脑里分泌内啡肽,令人有快乐的感觉,能平衡情绪。
四、调整认知。应该实际合理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确定当我们尽力时可达到的效果,然后采用正面认知去强化自己的信念,以达到目标。平常多鼓励自己、欣赏身边的人或事物也可培养我们正面积极的认知。
五、分担支持。公安民警应该取得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处理问题时自然信心大增,压力也会减小。
六、识饮识食。有研究指出,营养可促进精神健康,使脑筋更灵活;而营养亦影响着人的行为,因为当心理受压时,身体要额外摄取更多的能量来补充营养,所以均衡饮食非常重要。
七、终身学习。多看书,培养阅读的习惯,让自己“增值”之余,亦让自己开阔胸襟及思想空间,当遇到问题时,当然更能从容面对了。
八、时间管理。平衡地把时间分配在工作、家庭、社交与兴趣发展各方面,让自己可以享受宁静及做喜欢的事,也不失为一种减压良方。
九、主干投放。指个人投放大量资源(如时间、精力、金钱)在某一项活动上,因参与该活动而感到乐趣和具有意义,并得到正面的经验和无尽的享受,从而推动他们继续努力投放在该活动上,这有助改善参与者的精神健康。
十、求助专业机构。民警在上述方式见效甚微时,可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排除心理困扰,缓解心理压力。
完善心理健康支援体系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老百姓对警察正义化身的现实期待,也是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对民众的庄严承诺。
社会对民警的高要求也给民警心理增加了压力。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大连实验中心专家顾问团首席专家孙远刚说:“"有困难找警察"这个要求太高了,警察不能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民众应该多体谅和宽容警察这个群体。”
对于警察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孙远刚教授说:“除了社会因素外,警察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自身职业特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和警察心理社会干预机制较少等因素,均使得警察的心理压力过大。”
孙远刚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信息量极速膨胀、高科技犯罪频繁出现,给警察破案带来了极大挑战,警察心理压力自然增大。另外,虽然我国近几年来开始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但是发展进程并不是很快,还未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干预机制、组织和设施还比较少。”
针对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社会学专家指出,警察对心理问题的漠视,家庭和单位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相对而言,警察的情绪不对、行为异常等,家庭和单位是最先能观察到的,后者有义务对前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挽救。
目前,我国对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疏于抗压、自控能力培养,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体系,社会舆论也常常失之偏颇,使警察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愈来愈重。
近年来,全国一些专家学者不断呼吁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体系:一是在刑法中增加对袭警犯罪的处罚条款,以进一步加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并完善警察心理健康支援体系。公安机关招收警员、公安院校招生时,应在逐步引入心理素质测试内容:对执法中受到重大刺激及生活有重大变故的民警,应在48小时内接受心理专家强制性心理支援服务。三是在各种培训中,应对民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培训及心理测试。四是宣传报道中避免使警察“神化”,做到客观公正。五是落实好警察休假疗养等制度。
本报沈阳4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