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令人瞩目的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就要进行笔试。今年,仅省直单位招考的400多个名额中,就有近6万人争夺,录取比例为140∶1,是历年来的最低
“公考”的火热,折射出就业的艰难和对稳定工作的向往。
人们过去常说的所谓“铁饭碗”,正是吸引千军万马挤过“公考”这座“独木桥”的原动力和目标
今年省直公务员报考“火爆得令人十分惊讶” 28岁的杨晶已经参加过三次“公考”(公务员考试)了,“我从大学毕业那年考起,几乎每次都与面试擦肩而过。”
第一次考试失败后,杨晶在家里整整等待和复习了一年。“第二次考试本不应该失败的,但期望值越高压力就越大,加上我在临考时突然生病了,成绩当然不理想。”
又一次考试失败后,杨晶觉得老坐在家里也不是一个事。“天天看那些考试书籍,人都快要疯了。”这一年,她在一家买二手房的公司里谋到了一份行政工作,但没做到一年就辞职了。“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去考公务员才对,像我这样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如果不去考公务员就只能长年窝在小公司了。”无形之中,考公务员仿佛成了杨晶惟一的出路。
去年,杨晶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第三次“公考”,结果与她前两次一样。无奈之下,她只好在一些小公司里边打工边等待今年的考试了。
今年春节一过,杨晶就全身心地进入到了“战备”状态。
3月14日下午,2009年湖南省“公考”报名前两天,有关培训机构在湖南省图书馆培训楼阶梯教室进行公务员考试培训。“这个教室本来只能容纳300多人,但硬是挤了近500人,走廊上、过道中,凡是有空的地方都站着人,几个后来者干脆就蹲在讲台边。”杨晶就因为路上堵车而成为“蹲在讲台边”听讲的人之一。
“一看那阵势,我就预计到了今年报考公务员的人会特别多。”果不出杨晶所料,今年湖南省直单位公务员报考“火爆得令人十分惊讶”。
3月16日是湖南省招考公务员省直报名的第一天,据湖南省人事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午4时左右,在湖南人事考试网的报名系统上就有3万多人同时在线。3月25日下午5时,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仅省直机招关招考的425个名额中就有近6万人报考,其比例接近140∶1,比起去年2.2万人争354个“饭碗”翻了近两番。同时,报考各市州公务员的人数也成倍增加。
“我是在报名结束的第二天才从报纸上看到报名人数的。当时,我一看到这个数字就差点被吓晕了……估计我今年的希望不会很大,竞争如此激烈,我都没有什么信心了。”4月初,杨晶获知有230多人报考了她所报考的职位,“5个博士、40多个硕士,我心里清楚,凭我的实力是不可能进入面试的。”
但杨晶在父母的鼓励下并没有放弃,“最后冲一冲,如果今年又成了"炮灰",我就不再做公务员这个梦了,随便找份工作把这一辈子混过去算了。”
“公考”人群中,大学毕业生占的比例最大 4月10日,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说,今年1月5日统计,全省36万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接近20%,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到3月底,总签约率28%,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一位教授认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与前几年相比,原本思想就比较活跃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社会提供的就业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就业岗位也不是很稳定,相比之下,具有"铁饭碗"之称的公务员,就逐渐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近日,记者在长沙学院四个班就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已报考或者准备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比往年明显增多。“往年我们学校报名的人数一个班就那样一两个,今年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4月20日,长沙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预计我们学校今年的报考人数还不是高峰,“真正的高峰应该是在明年,届时,我们学院新增加的几个文科班的学生都将面临毕业,考公务员不失为一条出路。”
调查显示,今年该院旅游管理系2006级物业管理专业班38名学生中有8人报考公务员;法学与公共管理系2006级法律班33名学生中有6人报考公务员;电子通信工程系2006级电子专业班37名学生中有4人报考公务员;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6级数据库专业班29名学生中有3人报考公务员。其中,文科班学生的报考比例为5∶1,理科班学生的报考比例为10∶1。显然,文科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要比理科毕业生多得多。
据了解,今年报考湖南省直公务员的人员中虽然有遍及各行各业的上班族,但总的来说,前两年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人群所占的比例最大,几乎占了80%。
“在我进入大学之前,父母就告诉我,让我毕业后去参加"公考"。”4月22日,长沙理工大学还在读大三的小彭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利用业余时间在某法院实习,“我这样做,就是为自己尽早地去适应公务员的行业做心理准备。”
其实,像小彭这样一进大学门就决定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他们读大学的目的仿佛就是为了考公务员。这一点,从今年3月20日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的湖南省“选调生”考试盛况中就可以品出端倪。
“选调生”只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原本不是很受追捧,可如今也成了“香饽饽”。今年,湖南省“选调生”名额为651人,但参考人数却达到了10000多人。“3月20日那天,湖南农业大学附近的街道被前来参考的考生围得水泄不通。”一位参加“选调生”考试的大学生说。
仅省直“公考”就有约5.95万人将成为“分母”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创纪录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近几年,社会上报考公务员之风盛行,从今年6万人去争400多个湖南省直的“饭碗”这一情况就可以看出,“公考”显然已达到了炽热程度,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那位教授表示,“公考”的火热,折射出就业的艰难和对稳定工作的向往。人们过去常说的所谓“铁饭碗”,正是吸引千军万马挤过“公考”这座“独木桥”的原动力和目标。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杨晶自嘲道,“今年成为"炮灰"的可能性又加大了,看来,在"公考"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中,我可能永远只能做"分母"。”
杨晶说,“炮灰”和“分母”之说近几年在“公考”失败的考生中流传盛广。“"炮灰"的意思就是做无用功,陪着冠军跑的人。同时,百万雄师齐闯一条羊肠小道,想到达终点谈何容易?除少数幸运儿,更多的人恐怕都只能充当"公务员考试的分母"了。”
按照这个说法,今年最终能够捧上湖南省直单位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只有400多人,有超过5.95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9.1%。由此可见,“炮灰”之说,尽管有些悲情,客观上却是一种残酷的实情。
4月21日,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那位教授不无同情地说,“炮灰”和“分母”一说的流行,充分地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当下求职的悲怆与无奈。“如果"围城"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还会有那么多人头破血流的往里挤吗?”
按理说,“公考”只是众多就业渠道中的一条,但由于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具有户口、福利等安定职业的关键要素,这几年公务员报考人数犹如芝麻开花,以至于出现了今年湖南省直6万人去抢400多个岗位的“井喷”。“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就业简直就犹如"华山一条道",考上公务员无异于中了彩票,比考进大学时的难度要大得多。”
同时,该教授认为,“炮灰”和“分母”还暗示了大学毕业生一种渴望就业的焦虑情绪。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原本就是老大难问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毕业生求职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现实情况似乎比人们想像的要更糟。
一方面,企业在校园的招聘需求大幅缩水,有些公司的校园招聘会变成了“形象展示会”;而另一方面,今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11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人。其中,湖南省大学毕业生达到了36万人。“在僧多粥少的求职环境下,大学毕业生们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就业无门"、彷徨无助的情况下,"公考"成为紧紧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稀奇。”
追求稳定成为了大学毕业生择业时的第一选择 日前,记者对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的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虽然比较看重发展前景,但其自主创业能力却普遍不强。
在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择稳定性较强工作的22人,占44%;选择自主性创业工作的4人,占8%;选择专业对口的6人,占12%;选择人际关系比较好的5人,占10%;选择待遇和收入比较高的13人,占26%。
从这个调查不难看出,现在,大学毕业生择业已经把专业对口、人际关系等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上,甚至连前几年比较注重的待遇和收入也不再成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关键的影响因素。相反,追求稳定已然成为了大学毕业生择业时的第一选择。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学医的,学中文的,学工程的;读硕士的,读博士的;搞技术研究的,搞基础学科研究的都在报考公务员。“明知道被录取的几率很小很小,但却偏要乐此不疲地往这条道上猛挤。”
“如今,考上了公务员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学生考上了大学一样。”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那位教授指出,大学毕业生们在一次次被用人单位的招聘“调戏”后,他们发现还是“公考”靠谱。“公务员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职业风险相对较小、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较完备等这些稳定因素而备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不过,据记者观察,现在考公务员显然要比考大学难得多,甚至比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学生考大学还难。当然,这里所说的难并不是考试题目难度有多大,而是指录取的比例惨淡得实在是太不容人乐观了。
4月26日,湖南“公考”将要进行笔试。4月18日,记者用电话调查了12名即将要参加“公考”笔试的大学毕业生。相较于对考取公务员有着明确目标的人来说,大部分参考人员对“公考”持着多一次选择机会的心态。在报考过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流露出迷茫和不知所措。
在此次参考湖南省直公务员的12名接受记者电话调查的考生中,有4人“十分明确考取公务员的目标,并认真备考”;有3人抱着“考考看,让自己多一次选择机会”的心态参加考试;有3人“看到别人都考,自己也跟着考,对录取不抱希望”;有2人“是为了应付父母的压力而参考的。”
“社会上工作机会很多,但适合我的却很少。”来自郴州农村的中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小许还在读大三时就开始找工作,“可找来找去不是在大街上搞一些调查,就是做一些派送推销单的事情。”
今年,小许也报考了湖南省直的公务员。“"公考"不单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对于像我们这些从偏僻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也许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仅是一种渴望和期待,更是一种自身的证明。”他说。(范亚湘张光智) (来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