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引入了面试竞选者家人环节,廉江推出的公推竞选引起热烈讨论和争议。如今,廉江公推竞选进展如何?记者近日前往廉江展开调查。
据廉江市委书记许顺介绍,该市已于3月31日公推竞选出了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职人选,并于4月21日宣布任命。
虽然竞争的是13个副科职位,但这个粤西县级市的公推竞选从一开始就在争议中进行。
与外界广泛质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廉江市委组织部的反馈信息显示,目前尚无一人就此次公推竞选告状,竞选者无论胜败都颇为服气。虽然此举在网络上一度引发大讨论,但廉江当地普通群众对此却并不关心,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的10人中,无一人知晓此事。
一问面试家人是不是“创新秀”? 被质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面试家人是不是“创新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发表评论认为,面试家人,除了有些许宣传价值,不外乎做秀,装点装点门面,浪费资源和精力。
对此,廉江方面颇感冤屈。廉江市委书记许顺说,争议确实出乎意料,公推竞选之初,廉江市委原本不打算宣传,就连湛江本地媒体都没请过来。后来有一位领导提出,既然工作已经做了,还是应按常规予以报道。于是,《人民日报》等媒体都作了简短的报道。可这简短的报道就像扔进水里的巨石,迅速掀起狂澜。正如廉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康强所言,这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此次公推竞选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影响这么大,二是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二问一次谈话能否问出实情?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曾在评论中说,组织与家人的一次谈话,难以勾勒出官员品德的真实面貌,考察官员应当有一个更长的阶段。只有更多地以公众为评价主体,才可能选拔出长期以来有群众口碑的官员。
然而廉江方面认为,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是廉江此次公推竞选拟选拔职位为20个,最终竞争的有13个职位,竞选人多达57名。“我们选拔的干部不是一个两个,如果要长期跟踪这么多人的道德表现,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即使能够做到,成本也太高”,杨康强说。
廉江方面还表示,选拔干部没有一个办法是十全十美的,通过面试家人来了解竞选者道德表现,有总比没有好。至于引入公众口碑,实际上廉江在单位公开推荐、面试官选拔等环节已经做了,这次面试官多达42人,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机关代表、基层代表、各界代表各7人。
三问家人会不会“报喜不报忧”? 干部家属的答卷能客观吗?会不会有些干部即使不孝,但家人为了让亲人出人头地,违心地说“儿子孝顺”,“丈夫顾家”?正因为如此,众多论者认为,就算跑到家属那里去调查,得到的信息也未必可靠。
记者在调查中获悉,家人也不全是说竞选者的好话。面试官、廉江纪委副书记关维荣告诉记者,面试过程中就有两名竞选者的家人提出了批评意见。还有一名竞选人因为与妻子长期不和,担心妻子在考场过分说自己的坏话,最终退出了竞选。
为了能让家人作出真实的回答,廉江市委组织部在命题时十分谨慎,防止题目一般化。关维荣以“您的儿子孝顺吗”这一问题举例,如果只是简单地答孝顺,打分就会比较低,若能举出生动的例子,得分就高,“面对多达42人的庞大考官队伍,要临场编出生动的例子也很难”。
四问谋私者和家人关系岂不更铁? 以德为先选拔官员没错,但究竟何谓官德?有网友认为,廉江市不是着眼于选好官而是在选“孝子”或选“好丈夫”、“好妻子”。还有论者认为,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也许更容易得罪家人,而想方设法为亲人谋私利者,和家人关系肯定铁得很。这样一来,组织部门得到的调查结果,正好相反。
“如果仔细了解公推竞选的始末,人们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许顺说,“竞选者的为官能力,在单位公开推荐、考生演讲、举止仪表、言语表达能力等众多环节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
记者拿到的《廉江市公推副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工作方案》显示,公推竞选有很多环节,面试家人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占分数占总分的十分之一。吴志纯是廉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一职的当选者,他表示竞选者能不能竞选成功,主要还是凭自己综合素质,家人的因素所占权重有限。
深读 高层接连释放信号: 以德为先选拔干部 3月30日,就在廉江公推竞选面试开始的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
4月1日,在河南调研的习近平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园,在与兰考县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就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作了重要讲话。
短短不到3天,从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到瞻仰焦裕禄碑、号召向焦裕禄学习,习近平的这些言行受到广泛关注,被深入解读。
现在仍需焦裕禄式好干部 《人民日报》近日在头版发表署名仲祖文的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少数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屡禁不止。这种无德之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也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鸣政认为,从经验来看,经过层层选拔,干部的能力一般都能得到保证,出问题大都出在“德”上。从某种角度看,一个缺德的人越有才,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对百姓造成的祸害就越大。在此背景下,在“德才兼备”前加上“以德为先”,就显得尤为必要。
民众期待“以人为本、公正廉明”的官德 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确立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何谓官德?
去年11月,第一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开班。习近平对县委书记提出“四点要求”,树立“三个形象”,即:“要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树立县委书记尽职尽责、忠诚于党的形象,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的形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如果说“四点要求”和“三个形象”是官方眼里的官德,那么民众期待的官德又是什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55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4%的公众首肯“以人为本、公正廉明”;73.1%的人认为年轻干部应生活正派、情趣健康;69.0%的人认为年轻干部应爱岗敬业、敢于担当。
亟需设计有效的官德选拔机制 在考核干部的因素中,“德”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难测评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设计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将有德干部遴选出来。
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尝试,廉江面试竞选者家人就是一例,廉江方面表示,以德为先的用人机制将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而陕西渭南、浙江海宁等地则尝试在干部上任前考廉政法规。
广东此前则提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执政党的中心任务有所侧重,进而决定了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要求、选人用人的标准有所不同。
新中国诞生后,百废待兴,一大批“又红又专”专家型领导干部受到青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大批“经济能人”得到选拔重用。
如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格外重视科学发展观。因此,能否适应这一最新形势,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势必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这又有待于各地更多的探索。
一项“创新”引发争议 为了考察竞选者的道德水准,除了竞选者演讲答辩外,他们的配偶与父母也一齐上台接受考官的提问:
“你的儿子孝顺吗?”
“你为你的儿子自豪吗?”
“假如你的丈夫很有才华,但长期怀才不遇,到了中年才当上领导,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办?”(本报记者雷辉 通讯员郑基雄李海)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