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的孩子……”今年3月12日凌晨3点30分,位于乌鲁木齐的解放军第23医院肝病结核中心的楼道里,传来了一阵焦急的求救声。
来自鄯善英亚村的吾斯曼抱着奄奄一息的儿子努尔艾力,找到了值班的郑医生。
当时的努尔艾力面色苍白,一直在发着高烧,全身抽搐不止,四肢出现了瘀斑,心率超过每分钟170次。郑医生检查后判定努尔艾力患的是死亡率较高的爆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他一边安排懂维语的医生稳定家属的情绪,一边和来到现场的肝病结核中心主任孙立茹一起组织抢救。18个小时过去了,努尔艾力的体温渐渐恢复到正常,抽搐也有了缓解。孙立茹不顾疲惫,冒着可能被传染的危险,抱起了这个可爱的小生命,给他一口一口地喂奶水。之后,孙立茹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一下这个可爱的维族小男孩。11天后,痊愈的努尔艾力出院时,吾斯曼找到孙主任,送上了全家精心制作的“医术精湛,胜似亲人”的鲜红锦旗,激动地说:“感谢亲人解放军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
多年来,23医院组织技术力量为驻地医疗机构义务培训各族医务人员,改善了驻地各族群众的医疗条件,为驻地各族群众留下了一个个“永不走的医疗队”。自2001年在农牧区巡诊过程中与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甘沟村结成“共建对子”之后,他们每年都派出医疗队为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义诊,为他们送去当地急需的药品。去年,还为当地卫生院赠送了X光机等价值10万余元的医疗器械。同时,又和与甘沟村签订了免费代培2至3名医护人员的协议。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改善了甘沟村的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使牧民们足不出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医治。
到23医院就诊的病患者中,大约70%都是地方各族群众。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对工作日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5天改为6天半。近年来,全院官兵还向南疆贫困地区捐款近10万元,组织医疗队到少数民族农牧区义诊35次,免费发放价值10余万元的药品,为驻地各族群众上门送医送药服务5000余人次。
“我们愿化作一滴水,去滋润一寸土地;我们愿成为一缕阳光,去照亮一分黑暗;我们愿化作一颗最小的螺丝钉,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愿用自己的汗水,精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积极为驻地各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浇灌出美丽的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