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军区某工兵团地爆连,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已经内化为连魂,并且渗透到官兵的血脉之中
“英雄工兵连”书写英雄传奇 本报通讯员李华敏 付文武 邵宏军 本报记者朱磊
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广州军区某工兵团地爆连被授予“英雄工兵连”荣誉称号,成为一面鲜艳夺目的战旗。
当洪水漫过江堤,当冰雪阻断归程,当人民群众面临威胁,在没有硝烟的多样化战场上,地爆连续写了新的传奇。
1986年以来,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0次;2000年以来,160余次比武夺魁,连续8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23年坚守荆江大堤书写一个英雄连队的忠诚 荆江北闸。全长1054米,蓄洪容量54亿立方米,是武汉、九江等长江沿岸大中城市的“生死防线”。1998年盛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让荆江大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8月16日晚22时许,荆江水位突破43米“警戒线”,荆江大堤爆破分洪进入倒计时。19个乡镇50多万群众大转移,江汉平原数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威胁。
电闪雷鸣之中,地爆连连长刘自备奉命率领70多名勇士冲上大堤。短短2个小时,清理119个“药室”,连接119个起爆体,装填20多吨炸药,铺设20000余米爆破线路……此后,他们在风雨中坚守39个小时,仅仅吃了一顿面条、两顿干粮。大堤安然,百姓无恙。他们又连续奋战四昼夜,安全拆除所有爆破物。
团长李定阳告诉记者,1986年至今,连队年年千里机动执行防汛分洪守护任务,不仅圆满完成了荆江北闸防汛守护任务,还先后参加荆江流域17次抢险救灾,累计排除大小险情19处,被当地百姓誉为“荆江大堤守护神”。
记者专门翻看了连队10年的《连队要事日志》,全部保存完好无损。时间、人员、内容等情况一一记录具体真实,如何调整补训、效果如何也都清清楚楚。记者统计发现,该连每年年均训练日达141天,66个至91个必训科目,全部都训实训精,全连官兵的训练成绩年年优秀。官兵们自豪地说:“我们连的军事训练不怕考、考不倒,秘诀就是坚持落实制度不打折扣。”
聚焦核心不分心,瞄准战场不走神,为连队战斗力安上“青春芯片”。至今,连队还保持着这样一项纪录:虽然每年在大堤执行任务4个多月,但他们从防汛前线回撤就参加年终考核,从战斗班排到炊事班任抽任点,所有人员成绩都在优秀以上,连续23年总评全团第一。连队先后参加重大演训活动20多次,担负试点任务10余次,有40多项训练成果被上级推广。
50多次担负急难险重任务铸就一个优秀连队的辉煌 对于地爆连来说,急、难、险、重的多样化任务就是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磨刀石”。
2008年2月,郴州地区电网瘫痪,连队奉命赴青石岭抢修。青石岭上乱石丛生,要在零下4℃的乱石上开挖电塔基座坑难度可想而知,装药太多会把石头炸烂,装药少了达不到效果。
假如战争在这样的天气里打响?假如在这样的环境里构筑战场?面对这50年一遇的雪灾,连长徐衍民给自己较上了劲儿,组织官兵采取研讨作业方式,认真加以论证,探索出多打孔、少装药、逐次爆破、层层剥皮作业方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采集到了全面、科学、准确的训练数据。
某军用机场施工,挖到一枚锈迹斑斑的航弹。施工人员纷纷撤离现场。时任地爆连长罗毅接到命令后,问计官兵,知者寥寥。凭着老经验,他初步判定这是一颗普通航弹,引信锈蚀损坏,不含化学毒剂,随即组织官兵引爆。
返营之后,罗连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未来战场错综复杂,作为一名工程兵,只了解手中的装备还远远不够。随后,他查阅了大量的兵器资料,向官兵逐一讲述地雷、水雷、航弹、炸弹等相关专业知识。不但开拓了官兵的视野,每周一次的兵器常识课也从此保留下来。
处处都是战场,次次都是打仗。60多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数百次挑重担、当先锋,地爆连官兵心中始终想着打仗。
5月汶川,山崩地裂。路断山险,纵然有先进的摩托化也寸步难行。雨急风狂,纵然成建制的“全天候”也插翅难飞。如何展开救援?
使命是无声的号角,责任是无声的命令。连队迅速制订出动预案,以灾区潜在的突发性事件为依据,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为重点,一周内连续组织了3次抗震救灾应急演练,将训练计划和应急预案逐条论证、修订和完善。虽然最终并没有出动,但他们以救灾战场为“镜子”,向训练盲点“亮剑”,在完善应急预案的同时,及时调整了训练计划12处,新增了8个全新的训练课目,找准了进一步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软肋,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奥运盛会,举国欢腾,尽管连队远在千里之外,连队还是制定了《参加驻地防爆应急预案》。前来检查的军首长拉响警报,全连官兵条件反射似地弹了起来,整理装具、携带战备物资、布置任务有条不紊,全连官兵到达指定地点,比预定时间提前了8分钟。这位首长当场又对官兵们的携行装具进行检查,个个齐装满员,一切均达到战备要求,他竖起了大拇指。
160多枚金牌与266面锦旗记录一个先进连队的传奇 熟悉地爆连的人都知道,这个连队的官兵喜欢较真认死理。他们把求真务实当成一种基本品质来培养。
2006年3月初,团组织建制连评比性考核,九班长崔鹏参加防坦克地雷的埋设科目。
凭着过硬的素质,他提前1分钟完成作业。
可他发现,地雷埋设位置是一小片空地,伪装条件差,一眼就能识别,作业不符合实战要求。就在考核员判他第一时,却见他拿起工具,挖草皮、覆草伪装。1分钟的领先优势就在运草皮的来回中“白白浪费”了。结果,他只获得第4名。
对于崔鹏的“独孤求败”认死理,连队不仅没有批评他,还专门列队欢迎,为他戴红花、拍光荣照,这让全连官兵更加懂得:比武竞赛的最终目标是战场打得赢,训练的起点应放在打赢的“门槛”上。崔鹏不负众望,在年底集团军组织士官尖子比武中一举夺冠。
在地爆连,小发明、小创造随处可见,小能人、小教员比比皆是。四班长王恩稷发明的“三角定规尺”,对“班布设防坦克雷场”运用绳索进行定位的老办法进行了改进,作业速度提高了近三分之一。某新型复合探雷器刚配发连队时,官兵们听惯了老式探雷器发出的报警声,戴上新装备的耳机,作业效率却大大下降。一班长陈勇就用录音机把探雷器遇到金属和非金属发出的不同声音,分类录制下来,针对暗室、夜暗、雨天等12种不同环境,逐一进行听音识别。短短半个月的强化训练,官兵们又变成了“顺风耳”。
2009年3月,鲍健接过先进连的接力棒走马上任地爆连连长,新大纲施训教学全面铺开,代表团队参加军区教练员会操的任务落到他的肩上。
以往,埋雷、排雷是两个独立的课目,采取一种“单向、静态”的训练模式,基本上是“谁埋雷、谁排雷”,实战对抗性不强。即使这么一个平常的科目,鲍健也绞尽脑汁寻求新组训方法。在充分领悟新大纲后,他尝试着把受训人员分成三组,按照“一组埋、一组探、一组排”的路子,循环训练,既突出了训练的对抗性,又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
某新型火箭布雷车配发连队后,官兵在训练中发现,车载电子瞄准装置行进中瞄准误差过大。训练时,需要操作手不时手动校正。几个训练流程下来,负责瞄准的1号操作手疲惫不堪。
鲍健就把库存的旧“周式瞄准镜”嫁接到火箭布雷车上。这一创新设想付诸实施后,不但大大提高了火箭布雷车的瞄准精度、速度,简化了3项辅助操作流程,还充分发挥了老装备的余热。